2009年3月22日 星期日

財富

人從呱呱墜地起,就和財富結下了不解之緣,因爲從那一刻開始,直到學業有成,做父母的都在提供一切(當然也包刮財富在内), 為子女的將來奠定基礎。有的父母告誡子女,千萬要選个“學以賺錢”的科系就讀,進入容易發財(至少可以溫飽)的行業工作;另一些父母則希望下一代能以個人興趣作爲選科就業的準繩,但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裏,這一類的父母恐怕已不多見,而願意以這種方式作生涯規劃的人也少之又少。進入工作的行列以後,幾十年如一日,累積財富就變成一生中最重要的兩個目標之一,另一個當然是組織家庭,生兒育女了,人人都窮其一生追求這兩大目標,直到兩腳一伸爲止。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脫離不了這個生活框架。人爲財死,鳥為食亡,財富的魅力實難擋得住。

有財富的好處不必多說。但有了財富后,如何看待和運用財富才重要。我曾在這個部落格寫過,有不少富豪如比爾蓋玆(Bill Gate),巴菲特(Warren Buffet), 郭台銘等,本著取自社會用諸社會的信念,把相當部分的財富回饋社會,他們設立基金會,以扶貧救難、辦教育、設疾病研究機構等公益事業造福社會。

也有不少的有錢人,他們以聚財為樂,自己還是過著發跡前的那種簡樸的生活方式。據説臺灣有經營之神之稱的台塑創辦人王永慶(現已作古),是個律己甚嚴的人,雖然富可敵國,仍十分節儉。傳言中有這麽一個關於他的故事:有一個晚輩,從外國回來,給他買了一條領帶作手信。當王老問起領帶的價錢時,他知道王老十分節省,不敢告知領帶的真實價碼,就說只要台幣100元。王老聼了就說,我們公司用自己生産的布料做成領帶送給客戶,每條還不到台幣50元。跟著就教訓了他好一陣子。

我又一位朋友,經常要長途飛行出國做生意。他是一名基督徒,所以那本常用的聖經是旅行的良伴。有一次,他的鄰座是個洋人,看到他看聖經,就問他是不是基督徒,他答稱是。洋人就說:東方人都愛聚集財富,他們不只為自己聚集財富,也為後幾代聚集財富,這好像有違聖經的教訓。我的朋友一下子答不上腔,只好說有些人的確如此,但不能以偏蓋全。

每個人運用錢財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有些人很捨得吃,穿著卻好像乞丐一般;另一些人穿著光鮮,卻省吃又在其他方面儉用。有人樂善好施,助人爲快樂之本;有的卻視財如命,不拔一毛。

相信大家都聼過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這句話。在有生之年,如果經濟能力還過得去,我們又何必太過刻薄自己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