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8日 星期二

五個鮮為人注意的衰老現象

衰老是人類的大 敵,每個人都不希望自己變老, 除了臉上的皺紋越來越多。其實 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注意的衰老表現,下面這些你注意到了嗎?

腸道——便 秘
   你沒有想到?這個盤繞長達5~ 6米的傢伙竟然是你衰老最開始的地方?的確如此,因為腸道是我們身體裡重要的消化吸收系統,營養從這裡吸收,毒素、垃圾從這裡排出。醫學專家指出,人體90%的 疾病與腸道不潔有關,1天不排便等於吸3包煙。
腸道衰老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就是便秘,腸道中最高能積存約
6.5公斤的宿便,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腸道裡,使得毒素、垃圾無法及時排出甚至被腸當做「營養」重新吸收,於是導致膚色晦暗、斑痘叢生、口臭熏人,不僅如此,由於腹部堆積了太多的廢油,小「腰」精直接升級變成小「腹」婆。
食療 推薦:紅薯、雜糧等富含膳食纖 維的食物。


脊椎——駝 背
    35歲以後,脊椎、 腰椎開始退步。女性渴望的S形身材,可不是說你的脊椎要變成S型。 脊椎出現了側彎,就會帶來很多疾病。女性與男性相比,發生脊椎側彎的人群是男性的3倍, 脊椎側彎的女性特別脆弱,輕輕搬一次東西很可能就導致需要一 個月平躺在床。脊椎疾病還可能影響到心腦血管疾病和心理健康。
調查發現:長期蹺二郎腿容易引起彎腰駝背,造成腰椎與胸椎壓力分佈不均,長此以往,勢必壓迫脊椎神經,而且翹二郎腿還會妨礙腿部血液循環,造成腿部靜脈曲張。
食療 推薦:適當補充 膠原蛋白和鈣質,多曬太陽!

牙齒——兔子的門牙!
   如果你發現牙齒 變得比以前更長了,這不是因為它們在增長,而是因為牙齦在萎縮,甚至一部分牙根已經暴露在外。門牙的平均長度一般在10~ 12毫米,隨著牙齦萎縮導致的牙根暴露,這個數字會增長到15~ 17毫米。身體 機能的逐漸衰老造成了皮膚失去 彈性,牙齦開始鬆弛。
最好的保護方法是使你的牙齦遠離細 菌的侵害:每天保證刷牙兩次, 同時用牙線配合清理。細菌帶來的牙齦病變會加劇牙齦萎縮的情況,同樣過度用力刷牙也會帶走牙齦組織,也要盡量避免。

鼻子——匹諾曹效應
   鼻子是有美麗時限的,鼻子最美的時間是20~40歲。40歲以後,你每天早上起床就會發現鼻孔下垂,鼻型改變,鼻樑也稍有下陷,甚至,你能感覺到鼻子比以前大了很多,所以,45歲之後,你不能再說任何謊話了! 這是因為,鼻子像其他軟組織 (皮膚,脂肪和肌肉)一樣萎縮。隨著時間的增長,骨骼也會萎縮,沒有了骨骼的支持,這些軟組織就少了可供支撐的基架。

頭髮——越來越稀疏
   正常狀況下,每個人每天都會脫落一些毛髮。但是如果發現頭髮稀疏變薄,並且已經退過了髮際線,或者毛髮脫落變薄的地方越來越大,這就說 明你要重視這個問題了。35歲以後,相同比例的男性和女性都會漸漸遭受頭髮稀疏的困擾。原因同樣與雌性激素的分泌有關, 一直以來雌性激素被視為是毛髮 生長的保護傘。
食療 推薦:芝麻、核桃、大棗等補腦 補腎的食物。

2011年6月25日 星期六

服用竹炭要小心


竹子非常難消化,古時候要毒害人, 就將竹子磨成粉,摻入食物內給仇家吃,不出幾年,此位仇家就吐血而亡(腸胃潰瘍),所以竹雕藝品通常都可以傳世好幾百年而不壞。
近年來,有不少台灣商人,將日本當紅的竹炭烘焙技術引進台灣,有民眾煮飯、燒水時放入竹炭,也有人把竹炭添加在蛋糕、餅乾、霜淇淋等各式食物標榜「體內環保」,能排毒。
專家表示:吃竹炭是很離譜的行為,把竹炭吃進肚裡,很難排出體外,長期食用容易造成「塵肺」!消費者不要輕易嚐試。
竹炭是採用竹子為原料,經過1000℃ 高溫的特殊爐窖工藝,精心煉製而成,含有豐富的鹼性礦物質,如鈣、鐵、鉀等,竹炭的多孔特性,可吸附來自水中的氯等有害物質及其它異味,吸附能力極強。
台灣近年來非常流行吃竹炭,進行「體內環保」,在香港也已形成一種新潮流,
但在中國,主要的竹炭產品都是外用的,都是用來裝飾家居、淨化空氣,沒有人知道它可以食用!?
中國一位經銷商表示:
供應商提供這種可以食用的竹炭產品,主要是椰殼炭製成的,但因為對內地市場沒有把握,不知道大家會對這種能吃的竹炭產品是什麼反應?所以他一直沒敢進貨。
不僅竹炭經銷商對此沒有把握,在消化專家看來,吃竹炭也是一個很離譜的行為。專家認為:
食用竹炭排毒有點誇大其詞,所謂的可食用竹炭食品中,含有非常細微的竹炭顆粒,即使是真的能吸收毒素,也極易導致體內水電平衡紊亂。更重要的是,食用竹炭產品後,細微顆粒很可能吸入肺中並吸附在肺葉上,而且它吸附性極強,吃下去後很難排出體外,易形成「塵肺」!
專家說:即使是醫療級活性炭,現在也很少使用,雖然其物理吸附能力較強,但是相對於其他排毒、解毒方法而言,效果還是較差,最主要的是,因為竹炭顆粒很難排出體外。在目前還沒有完整的科學研究理論的前提下,對於如此前衛的保健新潮,專家建議大家不要輕易嘗試。
另外;竹炭在燒製過程,如果溫度沒控制好,會產生焦油,這種焦油是致癌物!!

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生命的善終︰(台灣)天下雜誌

  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用盡武器救人的醫生,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病人活下去,而是助人善終。作為醫生,面對生死,心中會有更多掙扎嗎?

  晚上八點,台大醫院燈火輝煌。草草吃著麵包當晚餐,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說,科技發展到今天,醫生最大的問題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因為心臟不好可以裝循環輔助器,肺臟不好可以裝呼吸器,肝臟不好可以血漿置換,或是輸入冷凍性新鮮血漿,骨髓不好輸血,免疫不好打抗生素,即使是垂死的病人也可以撐很久,「死不了」。問題是,「死亡是什麼?怎樣才算活著」?連醫生都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一個八十二歲的老公公罹患心臟病,花一百六十萬元裝置人工心臟,但因機器太大台,  他到哪裡都必須拖著救命的「心臟」,問醫生有沒有解決的辦法?醫生告訴他要再花三百五十萬元換台體積較小的機器。老先生不願意,最後因為要拖著龐然大物才能行動,得了重度憂鬱症躺在床上,七個月後中風死了。這是病人的選擇。

  科技讓人不得好死!

  在人稱「 葉 醫師」的葉克膜出現後,讓醫師陷入更沉重的生死抉擇。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即使沒有心臟,裝上葉克膜也可以暫時維持生命,台大醫院最高存活紀錄是一一七天。只不過,並不是人人都可以走出醫院,更多的是在「 葉 醫師」加持下,看著自己的腳從下面一直黑上來,清醒地看著自己慢慢死掉。

  一位知名企業 家的 太太就裝著葉克膜直到全身變黑,過世前嚴重浮腫變形,「高科技反而讓人不得好死,」柯文哲感嘆說。住在加護病房的病人在過世前平均多 三公斤 ,因為不斷用各種儀器和藥物,導致身體浮腫,只為維持一口氣在?

  醫生不願面對死亡,無法開口告訴家屬實情,只能用盡手中所有「武器」。

  死亡是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特別是在加護病房。「但今天的困境已經不是病人怎麼活下去,而是怎麼善終,讓病人在往生前少受點折磨,」柯文哲反省。

  「我們叫醫生,不會醫死人,老師都教我們以救人為天職,但沒教我們遇到不能救的病人怎麼辦?是誰不能接受病人死亡的事實,病人家屬或醫生?結果結論是醫生。」說話直接不拐彎的柯文哲指著電腦螢幕前一張張震撼人心的投影片說。這是他最近幾年最常思考的問題:醫生還是醫死?什麼時候該關掉葉克膜,讓病人走?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主任、同時也是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志隆感慨地說,他的老師五十多歲時因為心臟癌症開刀後,同樣身為醫 師的 老師自知存活機會不大,強烈表達意願,萬一時,要放棄急救,保持最後的尊嚴離開。但事情發生時師公(老 師的 老師)堅持插管,強行救回老師,「我怎麼可能讓我的學生走?」師公的話語中滿是悲哀,一輩子當醫生的他,不願意面對學生的死亡。

  滿屋子的醫生在此時都沉默了,「如果是我,請不要救我,」林志隆事後對學生說。作為一個醫生,「除非病患表達意願,否則只能做到將心比心,不要讓家屬有遺憾,可以坦然面對死亡的過程。」在他心中,醫生可以做的,頂多只是向上帝借時間,無法作出生或死的抉擇。台灣醫學院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這門生死學教育課。

   以下是一個真實故事

  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30多年」。

  因為運動可使身體內在環境的細胞,藉促進血液循環,以帶動氧氣和營養,反過來,又使細胞增加活力。因此,人體的免疫力,便能增加。

  病後,我開始做的運動是爬山。我說的爬山,並不真是去做爬上高山的運動,只不過是在那些有產業道路的小山走走而已。

  現在,體力增加了,走 20公里路,已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過一天走 40公里的紀錄。

  幾年前,還在經過兩年的準備之後,登上玉山,來作為對我的體能的考驗,結果,我很歡喜我的成績,我通過了。

  兩年前,我改變了工作環境,每天早上先去爬山,在山上吸它兩個鐘頭的芬多精,回家洗個澡才去上班,現在看到我的人,都說我比以前健康,我則會加上一句:「天天爬山,明年會更好 。」

  你的細胞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補充氧氣,癌細胞會回歸正常。在實驗室養癌細胞,如果加氧,癌細胞就養不好,如果加二氧化碳,癌細胞就養得很好。這表示,我們自己把體內環境弄到缺氧,細胞才無可奈何變成癌細胞來適應環境,如果把環境裡的缺氧因素刪掉,補充氧份,其實癌細胞是會回歸正常的。

  30年來,我看過無數病人,那些肯聽我話而去爬山,甚至天天爬山的人,身體的改善都很明顯。 現在,每當我透過顯微鏡看到病人或友人的細胞顯出缺氧的狀況時,我都會提醒對方:  「你的細胞缺氧,看起來很累,趕快去爬山。」

  笑、不生氣、正面看、放鬆四招多活三十年

  除了生理因素之外,要克服病魔,還必須從心理層面下手,像笑、不生氣及以正面態度看待一切事情,還有學習放鬆,即是我這麼多年來能夠降服疾病的非法。

  學習笑 ---是一項很特別的功課。因為我知道,笑的時候,尤其是大笑的時候,身體內的細胞是放鬆的。  細胞只有在完全放鬆的時候,才能圓圓潤潤,充滿活力,足以應付外侮。

  生氣是別人做錯事 我懲罰自己

  別人在挑釁,馬上逃到看不到挑釁的地方,再慢慢調整自己的情緒;然後,我漸漸不需 要逃離現場也能壓住脾氣,可是還需要在心裡說:「你好可憐。」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現在,我什麼都看到,卻可以一直保持笑容。
 
  改變飲食習慣?

  開始運動?

  學笑呢?

  再說,從今天開始,你的生活會一天天地變好、一天天地有品質。

善用「多賺30年的法寶」

   如果凡事從正面思考,事事會變得非常美好;反之,凡事都從負面思考,事事都變得相當糟糕。 就像我先生,為了我好,毅然決然地把家裡的電話線拔掉,以免我下了班後,還要接聽一大堆電話,雖然這似乎對我有些不方便,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能夠安安靜靜地利用下班時間做瑜伽、運動、打太極拳,對身體不是反而有很大的幫助嗎?再說,真有什麼重要的事,隔天打到辦公室就可以了,何須罣礙在心?

  放鬆看起來很容易,其實卻是最困難的,因為放鬆要從心做起。心真的放鬆,身體的細胞才能放鬆。而心要放鬆,必須放下很多現世間的價值觀,包括名、利、情……等。我的方法是---久已不用的東西,馬上送走、放開,衣服物品也是,甚至延伸至人際關係,於是人變得活得很簡單、很樸素,人就輕鬆了。

  當年,醫生宣判我只有六個月的生命,如今,我認為自己「多賺了30多年」。

  為何如此?笑、不生氣及正面看事情、學放鬆應該是重要的法寶!

  改得越多好得越快

  這些年來,我不但看了不少癌症病人,更與其中一部份病人變成朋友,共同奮鬥,分享彼此的經驗,互相鼓勵,努力活下去。我們發覺,活得超長及活得越有聲有色的人,往往都是勇於自省,及堅持修正自己的生活方式的人。

  「改得越多,改得越徹底,好得越快。」 已經成了我們的原則。

  運動的好處是使身體的循環順暢,促使身體代謝加快,把養分及氧氣 帶到該去的地方,  對生病的細胞,尤為重要。 如果選擇一、兩種自己喜愛或適合的運動,持之以恆地做下去,總有一天,成績會自然顯露出來。 心理的調適,極為重要。要知道,自己身體裡的細胞,到底是聽自己的,還是聽別人的呢?平時就得好好保養身體, 寧可花小錢 省大錢, 別等到健康亮紅燈時, 才發現.....千金 難買早知道, 萬金 難買後悔藥 !!!可別 < 錢在銀行, 人在天堂...>>

  這個好觀念-轉寄給您關心的人。

2011年6月20日 星期一

談健康

一位朋友打電話給我:你最近發布的部落格文章,好像都跟保健,疾病有關,你身體沒怎麼樣吧?我趕快謝謝他的關心,告訴他我感謝上蒼,能依然故我。身染慢性疾病只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得嚴重些,逆轉的可能是不會有的。沒有急劇的變壞就萬幸了。

有些醫學研究報告說,人過三十,身體狀況就開始走下坡(不久前,本部落格曾發布一篇有關人體器官衰老時間表的文章可供參考),六七十歲的人才來談保健,似乎為時已晚,幫助不大。如果四五十歲起,就注意身體的保養保健,而且持之以恆,相信絕對可以延年益壽,成為健康老人,安享晚年。

但四五十歲正值壯年,要養家糊口,為一家生活費,下一代學費,自己的養老費積極打拼,聚集財富的重要時期,那有閒情和閒錢來保養保健?這就是人的悲哀和矛盾。或者上天早就看準了地球會有爆滿的一天,所以人不能活太久,否則如何解決糧食供應,棲身之所等問題。長此下去,恐怕有一天連空氣和水都會供應不足呢!

我讀過一篇有關台灣的醫療統計報告,60到70歲年齡層的人,這十年間的身體狀況變化很大,過了70,到80這十年,身體狀況則比較平順。個人認為這可能與退休有關,在台灣,60到70是退休年齡,一下子離開了職場,心理和情緒上都會受到相當程度的衝擊,造成生理和身體的調適出了問題。馬來西亞的國情不同,不到60就退休,也沒有看到此類統計數據可供參考。

一位親戚的家公不久前去世,享年106歲,應該是令人羨慕的高壽!但他最後那8年是像植物人住在醫院附屬的安養院裡,一有什麼不對勁就馬上送醫院,生命是靠着“氣切”和“生命支援系統”維持的,像這般的“生活品質”,病人如能選擇,相信他不會要多活那幾年!沒有健康的長壽有意義嗎?

雖然六七十之後才開始保健為時已晚,但能擁有更多有關各種病症,特別是老年人常有的慢性病的資訊,知道某些病的前兆和預防,患病時的護理和注意要點等常識,都是有幫助的。希望讀者有同感。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葉黃素對眼睛很重要

葉黃素Lutein為一種天然存在於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如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花椰菜、玉米等蔬菜葉片中;奇異果、葡萄、柳橙汁、綠皮胡瓜、以及數種南瓜中,含有**30%~50%的葉黃素。

葉黃素是一個很好的抗氧化劑,保護細胞避免受自由基的傷害。葉黃素存在於人體的眼睛、皮膚、血清、子宮頸、腦部、心臟、胸部等,來維持這些部位的健康,尤其對眼睛特別重要。但人體沒有辦法自己合成,必須要由食物中才可獲得。

為何葉黃素對眼睛很重要?
視網膜中央有一個名為黃斑的區塊,黃斑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負責在視野中央提供顏色和具體細節,可幫忙辨識臉孔、閱讀、寫字、開車等。如果沒有正常功能的黃斑區,或許你還能保有黑白色調的次要視覺功能,但你的主要視力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有失明的危險。視網膜黃斑區就像一臺影印機,葉黃素就如同碳粉如果影印機的碳粉沒有了它,就不能印出任何東西了,而當葉黃素補充足夠後,影印機就能將印出的東西清楚的傳遞至腦部。

葉黃素能吸收藍光,抗氧化。太陽光中的紫外光、藍色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白內障,黃斑區退化,甚至是癌症。紫外線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狀體過濾掉,但藍光卻可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及黃斑,而晶狀體和黃斑的葉黃素能過濾掉藍光,避免藍光對眼睛的損害。

黃斑區的脂肪外層特別容易受到太陽光的氧化性傷害,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區域最常發生退化的原因。葉黃素對眼睛具有特殊的作用,身體攝取的葉黃素分佈到眼睛的兩二個部位:

(1)視網膜及黃斑區;(2)晶狀體。
所以如果你葉黃素缺乏的話,就會導致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失明、白內障、散光、老花眼、假性近視、眼睛疲勞等等具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疾病。

我已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嗎?
1. 你太忙,常常飲食不正常嗎?
2. 你常吃速食嗎?
3. 你沒有攝取足夠深綠色葉菜類嗎?
如果你以上3個問題中有兩個答案是「yes」的話,你的飲食可能就缺乏葉黃素囉!幸好葉黃素很容易於飲食中補充,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葉菜就是很好的來源。每人一天大約要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相當於一大碗的生菠菜=1/3熟菠菜)。

葉黃素對人體的健康助益?
1.增進視力:視網膜暴露於光照、氧氣中,會受自由基的傷害。而葉黃素是個很高濃厚的抗氧化劑,可幫忙濾掉藍光,降低色相差,使視力更精準。
2.保護視網膜: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葉黃素是個好的抗氧化劑,避免視網膜在吸收光線的時候受到氧化傷害。
3.降低白內障:葉黃素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自由基對眼睛水晶體蛋白質的損害是白內障的主因。
4.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時,視網膜上的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會發生退化性變化。補充葉黃素對視網膜色素變性有助益。
5.預防乳癌:葉黃素能作為乳癌細胞的抗繁殖劑,預防乳癌的擴散。
6.降低心臟病:滅氫氧自由基能力比E大1,000**倍,防止細胞受損。

大約幾歲開始要注意葉黃素的攝取?
一般葉黃素不足,最常引起的就是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AMD,65歲以上喪失視力的主要原因)和白內障(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95%以上的人發生白內障),但這兩種疾病通常年紀較大時才會發生。
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而葉黃素的抗氧化保護作用可以讓視網膜免於受到脂肪氧化的傷害。葉黃素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可以增進水晶體的抗氧化能力,抵抗紫外線與自由基的傷害,並可保護眼睛的微血管,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我們於年輕時(10~30歲左右)活動力、行動力較強,常會曝曬於陽光導致黃斑區的傷害,所以,葉黃素的補充還是越早越好。

保護眼睛的5個簡單方法。
1.出門時戴太陽眼鏡
2.減少攝取飽滿脂肪酸和膽固醇
3.戒菸
4.限制飲酒
5.每天至少6毫克的葉黃素(食用補充劑或多攝取天然蔬菜)

玉米黃質的功效與作用
人體血液中主要類胡蘿蔔素有β胡蘿蔔素、蕃茄紅素、葉黃素、α胡蘿蔔素、β隱黃質(素)、玉米黃質(素)等六種,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大量攝取類胡蘿蔔素,但人類的視網膜只選擇性累積兩種營養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它們高度地集中在黃斑區,也就是負責精細視覺的部位,類胡蘿蔔素在這裡表現為深黃色小點,被稱黃斑色素。由於類胡蘿蔔素可以吸收光線中有害的藍光,更由於它們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所以經實驗證明類胡蘿蔔素確實能保護視網膜,進而改善視力。然而在人體吃進了類胡蘿蔔素後如何通過穿透頸部屏障使其到達視網膜,則需透過「載體」的攜帶。所謂載體即優質膽固醇(如必需脂肪酸)。

玉米黃質與葉黃素V.S.眼部疾病
1.預防青光眼:
人體對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攝取量越大,青光眼發病率就越低。這兩者有密切的聯繫。兩種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存在於眼中可以還原初生態氧,從而減小眼球蛋白的氧化強度。
2.白內障:
一般白內障的患者由於長期的陽光自由基慢性破壞水晶體結構引起水晶體過度氧化形成蛋白質沈澱所引發。葉黃素被發現儲存於眼部水晶體,是抗白內障超氧化劑。
3.黃斑部退化:
黃斑部退化是一種視網膜的退化性疾病,令視錐感光細胞死亡,一般因其營養素供給無法到達,而呈現的老化現象,若能針對黃斑部所需之營養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加以補充則可有效改善更甚可達抑制其惡化之功。
4.高度近視:
一般人認為近視只要戴上眼鏡矯正即可,但若不知有效改善、抑制則易產生視網膜剝離、積水、飛蚊症甚至導致永久性的失明,補充眼睛足夠的營養、適當的休息,可以說是保護靈魂之窗的不二法門。

保護眼睛的附注:
1.金盞花中也含有葉黃素與玉米黃質,但對花粉過敏或哮喘者則易發生過敏之副作用。
2.服用大量維生素A是否可以有效改善視力?維生素A是由類胡蘿蔔素中之α、β胡蘿蔔素及α隱黃質所合成,但過量的**β**胡蘿蔔素卻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及肝臟的代謝。
3.除了玉米黃質與葉黃素之外,維生素E則是可以為保護眼睛加分的營養素。
Vitamin E Omega 3 **魚油膠囊中富含EPA、DHA 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
因為我(原作者)天生超級遠視(三十八歲就開始老花,看書不到三十分鐘就會睡著。自從四十二歲時開始攝取葉黃素billbery extract,只過了六個月就能摘下老花眼鏡,如今我已年過六十,不帶眼鏡、只要光線足什麼都看得見!看書一次看幾個鐘頭眼睛都不累!每天看電腦螢幕超過八小時,從未感到疲倦!
4.藍光,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殺手* 面對烈日強光,不少人會戴起太陽眼鏡擋住紫外線,但是除了紫外線對眼睛會有傷害之外,在可見光中還有一種高能量的「藍光」,對眼睛視網膜有更大的殺傷力,這就是近期在國際廣受討論有關藍光導致視網膜黃斑部病變議題。尤其是對於換上人工水晶體,喪失抵禦藍光功能的白內障患者,如何在植入人工水晶體之後,還能兼具隔絕藍光、保護視網膜黃斑部的功能,就顯得格外重要。
(台灣)花蓮醫院眼科主任陳安平指出,人類的眼睛具有過濾紫外線與藍光的能力,但隨著年齡增長,眼睛水晶體會逐漸變黃,因應藍光對眼睛的危害,特別是50歲以後,水晶體變黃最明顯。光線中人眼可察覺的部分稱為可見光,但包括紫外線在內的不可見光,是人眼無法察覺,尤其是藍光證實對眼睛會造成嚴重傷害,因為藍光最靠近紫外線,能量最高的部分,波長介於400?500nm之間,暴露在藍光下容易造成眼睛傷害,特別是引起黃斑部病變。藍光普遍存在於生活中的照明設備及電腦螢幕射線,打電腦宜配戴黃色濾光鏡片,可避免藍光傷害,又能降低眼疲乏。

白內障與黃斑部病變皆是常見的老人眼疾,兩者可能同時併存,黃斑部病變原因眾多,但以「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居多。老年性黃斑部初期症狀與老花眼或白內障纇似,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

陳醫師建議患者不妨從食物中攝取葉黃素(Lutein)和玉米黃質素(Zeaxanthin),這兩種黃色的色素,可以濾除掉可見光的藍色光,人的眼睛含有高量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素,這兩種元素是人體沒法製造的,必須靠含葉黃素的植物來補充,若缺少了這兩種元素,視網膜黃斑部就容易受到藍光以及紫外光的傷害。

葉黃素普遍存在於一般綠色蔬菜和水果中,如甘藍、菠菜、綠花椰菜、香菜、南瓜及碗豆等,而中藥枸杞之所以有明目效能,以往皆不知其因,根據近年來的科學研究,其含有大量的玉米黃質素,答案始揭曉。白內障手術後配戴黃色的鏡片,也可收到防止藍光傷害的功效,對於白內障患者而言,可以多一項選擇。

資料來源:(台灣)行政院衛生署花蓮醫院。

2011年6月17日 星期五

回教黨可在武吉敏登勝馬華?

回教黨的新任署理主席末沙布(Mat Sabu)笑稱,他若以回教黨候選人出馬,可以在武吉敏登區選戰中,將馬華擊敗,先決條件是民主行動黨不參選。未知馬華龍頭蔡細歷醫生有何看法?

308之前,很多人會對這說法嗤之以鼻,認為那是天荒夜譚,癡人說夢話。 其可能性隨着受到308海嘯的衝擊變得高些,如果得到民主行動的全力支持,勝算就更高了。但這種模式參選國陣已行之有年,馬華和民政一些高層領袖就是在以馬來人居多的混合選區參選,在巫統的護蔭下漂亮勝出。若末沙布也出此招,也就沒什麼可高調宣示了。

2011年6月16日 星期四

保健-眼睛的老化與保養

 

六種眼疾原因、症狀、治療,並釐清常見的錯誤觀念與迷思。

*1.老花眼**

原因:  眼睛水晶體柔軟度和彈性變差,無法將物體影像準確聚焦在視網膜上。

症狀:開始是近看東西會短暫模糊,眨眨眼睛就可以看得清。漸漸視力遠近調節出現時間差、近距離工作眼睛易疲倦、痠澀、脹痛、眉骨疼痛,甚至頭痛、噁心。

治療方式: 配戴老花眼鏡。如果老花眼又合併近視或遠視,可以依個人需要配戴「雙光(雙焦)鏡片」,上半部看遠、下半部看近用;或是 「多焦點鏡片」,近、中、遠距離都可一副老花眼鏡滿足,但有的人不能適應用一副眼鏡找焦距的 動作,會有頭暈現象,因此,配戴哪種老花眼鏡,需依個人生活習慣和需求 而定。老花眼度數會隨年齡增加,應每隔3~5年更換一副老花眼鏡,大約到60歲以後,老花眼度數就不會有太大變化。「鞏膜擴展手術」是治療老花眼新方法。用鑽石刀或雷射將接近睫狀體的鞏 膜切開,向外擴張,可以加強控制水晶體的睫狀體收縮強度,減輕老花眼度數,目前尚在臨床實驗中。

*常見迷思:*近視的人年紀大時不會得老花眼?  錯。近視的人也會有老花眼,只是在看近物時可以抵銷一部份老花度數。  因為近視是遠方物體看不清楚,要戴近視眼鏡(凹透鏡)矯正;而老花眼是 看近的東西,例如:書報上字體會模糊,必須帶老花眼鏡(凸透鏡)。一般來 說,40歲的人出現老花眼程度約100度,50歲大概是 200度,60歲300度。以此來看,假使50歲的人有 500度近視,則只需配戴300度的老花眼鏡就 可以。

*在路邊攤、大賣場買老花眼眼鏡會有什麼問題?  外面賣的老花眼鏡,兩邊老花度數和瞳孔距離一樣。但每個人的兩眼老花度 數和瞳孔距離不一定相同,偶爾戴一戴沒問題,假使戴的時間久,可能會有 頭昏等不適應情形。另外,路邊攤的老花眼睛,多半是給沒有其他視力問題的人用的,有近視、遠視問題的人戴路邊攤老花眼鏡,效用會大打折。

*2.白內障*

*被視為老化現象之一,就像白頭髮一樣普遍。統計顯示,60歲以上有近4成 的人有白內障,70歲以後,有60%有白內障。

*原因: 眼睛水晶體老化,變硬變渾濁,光線不能完全穿透,落在視網膜的物體影像變得模糊。

症狀:視力減退,看到的景物像隔了一層膜,畏光、色彩失去鮮明度等。 有一種核性白內障,容易發生在高度近視、30多歲族群,原因 不明,假如突 然近視增加得很快,應該儘快就醫。

*治療方式:  手術摘除是唯一有效治療。點眼藥水、服用抗氧化劑都只能減緩白內障進行。超音波晶體乳化術」是目前最普遍手術方式。在角膜上做一個僅0.3的切口,伸入超音波探頭,把混濁水晶體震碎後吸乾淨,再放入人工水晶體。切口小、復原時間短。

*常見迷思: *白內障要「熟了」再做?  錯。這是50多年前囊外晶體手術的觀念。以前眼科工具不多, 也沒有顯微鏡,一定要等到白內障熟了(嚴重到瞳孔呈現淡黃色或白色),將水晶體摘除。現今手術進步,不必等完全熟才開, 因為放得太熟,超音波在水晶體囊內要花比較長時間才能清除乾淨,反而不好。目前健保要求的適合手術狀況是視力在0.3或 0.4以下。有種容易發生在長期服用類固醇或糖尿病患者身上,叫做後囊型白內障,在暗的地方,例如檢查眼睛的診間,可以有0.5或 0.6視力,一遇到強光,例如在太陽底下視力連0.1都不到,這類型就需要早點手術。

*白內障可以用「雷射」治療?白內障目前最好的治療還是超音波晶體乳化手術。但某些較年輕 的患者,有時手術之後水晶體後囊會長出一些纖維,造成視力減退,稱為後發性白內 障。這時可用雅鉻(YAG)雷射處理,減輕沾黏,「所以是第二次白內障才用 雷射,一開始就用雷射治療,不可能,」施永豐醫師說。

3.青光眼**  是台灣成年人失明的第二大原因。分為急性和慢性青光眼。慢性青光眼症狀不明顯,等出現症狀時,視神經已嚴重受損,需靠定期眼睛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急性青光眼發病突然,若不及時治療,幾天內就可能失明。

原因:慢性青光眼和家族遺傳、近視和糖尿病有關,一般在40歲以後發生,因年紀老化,眼睛虹膜前緣的排液角阻塞或狹窄,使得眼球內液體(稱為房水)流 動不順暢,無法順利排出,造成眼內壓升高,傷害視神經,影響視野和視力,甚至失明。正常眼壓約在 12**∼**20mmHg**(毫米汞住)。

症狀: 急性青光眼會有突然視力模糊、眼睛疼痛、頭痛、噁心嘔吐等症 狀。慢性青光眼患者則多數沒有症狀,等到視力模糊,或看東西時,只能看到中央部 份,喪失周邊視野,視神經已受嚴重且不可逆傷害。

治療方式: 以降眼壓為主要目的,包括點眼藥、口服藥物、雷射或手術治療,都只是預 防進一步傷害、維持現有視力不再惡化,無法回到原來視力。

常見迷思: *眼壓正常就不會得青光眼?  錯。近年發現,有的人眼壓在正常值,也可能有青光眼,叫做正常眼壓性青光眼,容易發生在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脂、偏頭痛及周邊血管收縮疾病、或血壓過低的人身上,高度近視可能也是好發因素之一。因此,若在一般眼 壓檢查正常,還需眼科醫師用眼底鏡檢查及問診,才能確定有沒有青光眼。

4.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是糖尿病的併發症,台灣中老年人失明第一大原因。糖尿病沒有治療,引起失明的機會,是一般人的25倍。

原因: 早期、單純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病人的視網膜血管會因為血糖高、血管壁 變厚、阻塞,造成視網膜缺氧,出現視網膜水腫、點狀出血、滲出物沈積在視網膜上,這時視力還沒受大影響,若繼續惡化,滲出物集中於視網膜黃斑部,引起黃斑部水腫,視力減退。到了後期,為了增加血液供應,視網膜表面長出新生血管,但這些血管壁脆弱易破裂,血液流到玻璃體內,引起視力模糊。有時,這些新生異常血管會 成為疤痕組織拉扯視網膜,造成視網膜剝離。有時,新生血管到處亂長,阻礙房水排流引起青光眼,稱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會造成嚴重視力喪失,甚而引發角膜破皮、感染。

症狀:早期症狀多不明顯,等到引起視網膜出血或黃斑部水腫,視力會模糊。   治療方式:首重血糖控制。其次,至少每半年至眼科醫師檢查眼睛。如果有早期視網膜血管滲漏或是有缺血區域,可以先用雷射封閉出血或滲漏血管, 預防新生血管產生。 如果已經引起玻璃體出血,可以先用藥物治療3**∼**6**個月,出血沒有自行吸收,或是有視網膜剝離,則需做玻璃體切除手術。如果好好控制血糖、接受適當藥物和雷射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仍然可以維持良好視力。

常見迷思: *糖控制好,就不會有視網膜病變,不用檢查?  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罹患糖尿病時間長短有關。糖尿病患者罹病超過15 年,有80%會發生視網膜病變。也就是說,患病時間愈久,即使目前血糖控 制良好,視網膜病變危險性愈高。

*5.老年性 黃斑部病變**   台灣中老年人失明三大原因之一,在歐美國家是成人失明首因。

原因:  真正發生機轉不明,可能與年齡老化,以及長期紫外線照射有關。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呈現的變化可分成兩類,一是乾性病變,主要是視網膜 黃斑部色素細胞萎縮、變性、剝離。另一種稱為滲出性變化或濕性病變,主要有滲出液、網膜色素層剝離,因為網膜 新生血管脆弱易破,容易出血、有滲出液,破壞黃斑部的組織,產生疤痕、視網膜萎縮視力降低。台灣罹患 黃斑部病變患者,大多數屬於滲出性變化。

*症狀: 一旦黃斑部受侵犯,中心視力會變差,眼睛看出去的景物,中間會有黑點或 陰影,看東西會扭曲變形。如果兩眼都出現黃斑部病變和近距離工作會變得 困難,書報上的字會變得模糊,直線會被扭曲。可用「阿姆斯勒方格」簡單 測知有無黃斑部病變。 

治療方式: 至今沒有可靠、有效治療方法,也無法痊癒。雷射治療,可以有效阻止滲出 性黃斑部病變的擴散,但只適用於一小部份患者。 另一種稱為「經瞳孔光熱療法(TTT)」,利用紅外線照射病變部位,破壞新 生血管組織,健保有給付。而「光動力療法 (PDT)」,是最新治療,注射一 種光敏感藥物注射到病人身上,等藥物聚積在新生血管,再以雷射照射破壞 新生血管。但療效還有待評估,且做一次價格高達數萬元,健保不給付。 如果一眼視力已經受損,要好好保護另一隻眼睛。可以藉助放大鏡、加強照 明改善生活上不便。戴太陽眼鏡避免紫外線傷害,攝取適量維生素A、C、E,有助預防和延緩病情進展。

*6.飛蚊症**

原因:   正常眼睛內玻璃體是透明膠質,隨年紀增加,玻璃體會產生一些細微的膠質凝結物,當光線透過投影在視網膜上,就會產生症狀。 飛蚊症也常發生在高度近視、做過白內障手術、眼睛發炎,以及電腦用太久、看書熬夜等過度使用眼睛等人身上。

症狀: 看東西時,眼前出現有如蚊蟲飄動的黑影或向蜘蛛網的游絲,且會隨著眼球 轉動而游移不定,在明亮的地方,症狀更明顯。

治療方式: 出現飛蚊症狀,有時還會看見閃光,有可能是視網膜病變或裂孔前兆,應該先至眼科醫師檢查,排除視網膜剝離的危險性。 單純飛蚊症不需要特別治療,有時會隨著時間症狀會減緩或消失。如果在閱讀或工作時發現「飛蚊」,眼睛先避開太亮的背景,將眼球上下左右移動,暫時移開飛蚊。

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健康最大威脅來自腸道

蔡英傑24個腸道保健祕訣

這是一本書籍節錄出來的文章請詳閱!一定要愛護自己的腸胃道

人體最多疾病的器官是什麼?絕對想不到居然是大腸。可是腸道不是生命的動力,健康的基石嗎?越重要的器官作起亂來對健康的威脅越可怕。腸道如何威脅健康?先從再過幾年會上升到癌症第一位的腸癌談起,接著談影響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與腸道及腸道菌的關係,最後當然要知道幾種重要的腸道疾病。

腸癌是竄升最快速的世紀癌症

羅馬假期中的女主角奧戴麗赫本是我這年代影迷們永遠的偶像,這位美麗清新的國際巨星因大腸癌復發而香消玉殞。上海紅頂商人;擁有航空、地產、乳業三大板塊的均瑤集團總裁王均瑤 38歲就死於腸癌,大陸網站上盛傳「腸癌是總裁病」是錯誤的觀念。經常和我在外配搭演講的林君穎博士(揚生公司研發經理)最擅長描述幾年前他太太麗君與腸癌搏鬥的情境,林博士感性的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廁所中與她抱頭痛哭」,台下千百聽眾無不情傷,麗君初次發現腸癌時才35歲。腸癌何其多,而且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

【腸癌危險度自我測驗】勾選項目
1. 有腸癌、胃炎、乳癌的家族病例
2. 便中沾有血液及黏液
3. 便形狀細長
4.
持續便祕,或便祕與腹瀉經常交替
5. 腹部常有腫脹感、疼痛感
6.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7. 最近突然有貧血症狀
8. 喜歡肉食、油膩食物
9. 很少攝取乳酸菌產品
10. 很少攝取高纖維含量食品
勾選第1題者立刻定期腸道檢查。2~7題,勾選2題以上者立刻到醫院檢查。8~10題,勾選2題以上者要自我謹惕。

腸癌的危險因子

我們仍然不能確定造成腸癌的正確原因,但是我們可以明確指出那些是腸癌的危險因子。

1)遺傳因素
大概只有5~8%的腸癌是先天遺傳基因變異所造成,有一種大約佔1~2% 左右的遺傳性疾病叫做「家族性大腸息肉症」,這些病人很年輕就開始長大腸息肉,而且一長就是幾百幾千個,最後爆發成腸癌的可能非常高。這種疾病可能是種叫做APC的基因發生異常,APC基因的功能是減緩細胞生長,正常人腸內息肉受APC基因抑制不會亂長,但是大腸息肉症的人 APC失常了,大腸裡的息肉會長個不停。
再一種更常見,佔全部腸癌的5%的先天遺傳疾病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帶有這種異常遺傳基因的人雖然不太會長息肉,但是就是容易產生腸癌。如果一個未滿50歲的腸癌病人是近親中有 3個人以上罹患腸癌,那麼這個人多半就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患者了。

2)家族病史
除了基因變異會遺傳之外,身體體質也會遺傳,也許這個家族的體質和共通的生活習慣容易讓人罹患腸癌。有高達 20%的腸癌病患有2位以上的至親也是腸癌患者,所以注意自己的家族病史,醫生通常會建議腸癌的家屬也提早去做精密的腸道檢查。

3)年齡
超過80%的腸癌病例是50歲以上的人,也許50歲以上的運動不足,肌肉衰退,排便機能減低,腸內菌相失衡,代謝機能降低,或者是腸道受毒素長期影響的累積效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所以醫生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年一定要至少做一次腸道檢查。

4)飲食
我們認為高脂低纖的西式飲食是使東方人腸癌比例步步升高的罪魁禍首。例如吃太多脂肪,為了消化脂肪,只好分泌更多的膽汁,如果腸道菌相又不好,有些壞菌就會將膽汁酸變成有致癌性的二級膽酸,吃太少纖維質,腸道內好菌一定減少,再加上不容易排便,惡性循環的結果,讓你的好菌更少,壞菌更多;壞菌不但自己生成許多細菌毒素,還會代謝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生成更多更多的毒素,毒素不但直接傷害腸壁細胞引致腸癌,也會進入血液傷害到全身其他的細胞。

5)個人病史
患有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癌的人絕對是高危險群,發現大腸息肉當立刻切除;罹患卵巢、子宮、或乳癌的女性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增加,當然腸癌病人更要預防再罹患腸癌。糖尿病患要注意了,罹患腸癌的機率高出 30~40%

6)生活因素
經常便祕,少運動,肥胖,抽菸、喝酒不知節制的人,生活不規律、經常加班、上夜班的人都是腸癌的高危險群。

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通常被發現時已經有轉移現象,導致其治癒率降到 5%以下。事實上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長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即使已演變成腸癌,若能在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其治癒機率可以高達七至八成。可惜因為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人又沒定期接受檢查的習慣,以致於多半是到了末期才診斷出來,使得腸癌有高的死亡率。所以只要能多觀察自己的便相、注意家族病史、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另一方面,腸癌是可以積極主動的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少數癌症之一。飲食方面:避免高脂肪、高熱量,多攝取乳酸菌、高纖食品;生活方面:生活力求規律、適度解除壓力、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正常排便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可以預防腸癌。

腸癌盛行率一直上升,好發年齡一直下降,在亞洲地區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年輕5-10歲,腸癌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多數已經轉移,對國民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腸癌其實是可以藉著定期腸道健檢及改善生活飲食習慣而有效預防的,所以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腸癌不應該在癌症中排名如此的高,腸癌不應該成為世紀癌症。

腸道細菌掌控腸道健康、乳酸菌的益生保建功效

要維持一副年輕活力的腸道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腸道乳酸菌的活力,如何提升呢?一方面是調整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讓我們身體自癒力,自然的去重整我們的腸道菌相,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從外面補充好的乳酸菌到腸道。乳酸菌在腸道中有什麼健康功能呢?以下所舉的功能都已經過科學研究相當明確證明。

1 )對抗腸道壞菌,抑制腸內腐敗
乳酸菌在腸道進行醱酵分解糖類,產生乳酸或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敗菌的增生。有些乳酸菌甚至會分泌殺菌物質,直接對付壞菌。日本養樂多公司中央研究所曾經讓一些志願者連續五週每天服用100 億個的比菲得菌,發現他們的糞便偏酸性,而且大腸菌、產氣莢膜梭菌等壞菌數目皆大幅減少,連便便中的氨也明顯降低。證明乳酸菌確實能夠改善腸道菌相,壓制腐敗菌的活動。

2)改善便祕、預防下痢或腸炎
乳酸菌所分泌的乳酸及醋酸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當乳酸菌在腸道佔優勢時病菌不容易在腸道增殖,必較不容易罹患腸炎等腸道疾病。

3 )強化免疫防衛系統,改善過敏症狀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免疫器官,在腸道免疫防衛體系中腸道乳酸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乳酸菌從嬰兒一出生就進駐腸道,開始訓練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讓腸道免疫系統可以正常發展,不但如此,乳酸菌在腸道內部直接與壞菌短兵相接而且繼續不斷的刺激腸道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保持警戒,始終處於高度備戰狀況。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補充益生性乳酸菌可以使體內的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T細胞等各種免疫細胞活性加強。免疫系統強壯,身體自然健康,對疾病抵抗力加強,癌細胞也不容易在體內增殖這些益生菌不會只是無差別的加強免疫系統。我們的T細胞又可分為Th1 Th2細胞,Th2細胞過份活化時會引發過敏反應,造成花粉症、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各種過敏症狀,讓我們全身不對勁,苦不堪言;好的乳酸菌在腸道裡面會正確的去活化Th1細胞,而抑制Th2細胞,讓Th1Th2的活性保持在最適當的平衡點。一方面保持高昂的免疫活性,一方面卻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4)排除致癌物質,預防癌症
腸道壞菌會分解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產生各種亞胺、酚類、二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不但對我們的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具有強力的致癌作用,讓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循環系統,全身到處跑或者和便便一起長時間堆積在大腸裡都是可怕的事。

日本腸道菌專家東京大學的光岡知足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研究。有種C3H老鼠天生就容易得到肝癌,他將這種老鼠養成連腸道內都沒有菌的無菌老鼠,然後將一些常見的腸道菌,像大腸菌、腸球菌,以及產氣莢膜梭菌加入這些無菌老鼠腸道內時,這些老鼠不久就百分之百死於肝癌,證明這些腸道菌會在腸道內產生致癌物質,而引發肝癌;接者光岡教授將乳酸菌和大腸菌一起放進無菌老鼠腸道,結果非常令人振奮,原來100%亡率居然降到50%證明這2種乳酸菌會將腸道壞菌所產生會導致肝癌的有害物質分解或排除掉,所以肝癌死亡率就降了一半。補充乳酸菌除了可預防肝癌外已經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明確證明有預防效果的還有腸癌、胰臟癌、乳癌等。

5 )製造維生素,促進鈣吸收
科學證明腸道細菌在腸道中會製造B1 B2B6 B12、泛酸、葉酸、菸鹼酸、生物素 ZK等維生素。菌老鼠特別難養,如果不給他們足量的維生素,例如葉酸K等馬上就出現維生素不足症狀,但是如果將這種老鼠抓到外面來養,讓牠們的腸道菌再度正常發展時維生素不足的症狀就自然消失。證明這些腸道菌,可以在腸道中合成維生素。

母乳裡面的維生素B1量並不太多但是喝母乳的嬰兒便便中都含有相當量的維生B1也有報告指出當便便中比菲得菌數目多時血液及尿液中的維生素B1濃度也會相對提高好幾倍其他的B群維生素也是一樣B群維生素是身體要利用糖類、脂肪,生產能量所不可或缺,而且無法在體內貯藏,必須時時補充。

我們要感謝比菲得菌在腸道內默默的為我們隨時補充B群維生素。鈣質的補充對兒童發育、中高年人的骨質都非常重要,牛乳向來被譽為最佳鈣質來源,其實醱酵乳的乳酸鈣比牛乳更多,更容易吸收,而且乳酸菌會分解牛乳蛋白質,可以幫助鈣吸收。

6降低血液膽固醇:乳酸菌能夠使有害的LDL降低使有益的HDL上升。

7)降低血壓:乳酸菌會產生特殊具降血壓功能。

8)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等胃部病變,有許多特別之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部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9)抗老化,預防老人痴呆:乳酸菌具抗老化功能,在腸道中能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且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10美容效果:因為改善排便,清除毒素、自由基等功效使得乳酸菌的美容效果深受女性喜愛

便祕是罪魁禍首 了解自己的便祕問題

便便傳達的健康訊息 如何觀察自己的便便

現實生活裡面絕對沒日本漫畫機器娃娃在玩路旁大便的那種事情,在現實社會裡便便被視為骯髒的東西。在公司、在學校,上大號是羞恥的事,上了大號出來要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神情。我女兒尤其過份,與自己的便便共處1 秒鐘也不行,上一次大號就要沖好幾次水

其實,便便是身體健康的訊息中心,觀察每天的便便可以知道許多有關當天的健康資訊,必須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的便便。 要觀察以下數點:

1便便的量
2、便便的顏色
3、便便的形狀、粗細
4、便便的密度(浮或沉)
5
便便的味道
6、排便困難度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1
東方人的便便量比歐美人多,因為東方人攝取的食物纖維比歐美人多。通常一次的排便量大約在100~300克之間,中型的香蕉一條大約100克。排便量越多,健康越好,男性最好一天300克,女性至少也要200克。

2 )顏色:
最理想的顏色是像嬰兒便便般的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也算健康,其他顏色都要注意。黑色便便可能是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小腸上段)出血,出血原因可能是潰瘍,甚至癌變,去看醫生吧!

綠色便便不常見,先看是不是食物著色,如果又下痢的話可能是急性腸炎或食物中毒,必須立刻去醫院。

紅色便便,除非是吃了太多紅色食物,否則有問題,軟便、普通便的話,要注意大腸癌,水便的話懷疑是食物中毒,潰瘍性大腸炎。

白色便便,要問是否脂肪吃太多而消化不良,否則最好去看醫生。

3形狀、粗細
栗子狀:這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祕,便便在直腸停太久,水分完全被吸收,排出很困難,甚至會撕裂肛門,要多尊重便意,想上大號就趕快去上,努力在早上排便,多喝水,多吃纖維質,多吃五穀雜糧,增加可製造便便的材料,讓便質鬆軟。

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的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

泥狀、水狀:也要注意,暴飲暴食,消化不良,腹部受涼,都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水便。嚴重下痢的話極可能是食物中毒,甚至是急性腸胃炎;慢性的話可能是腸躁症。有時便便又細又長又軟,如果排便後沒有殘便感,表示沒問題,可能只是輕微消化不良。如果你的細便,顏色深,味道臭的話叫做「老人性細便」,可能因為你年紀漸長了,腸道功能衰退,更可能是你太不注意腸道健康,不運動,不保養,腹肌衰弱,食量太少(節食),使腸道失去生氣,沒有活力。

4密度
便便最好是半浮半沉,表示含有多量的纖維質,撲通撲通的沉到水底的便便,太硬,纖維質太少是不好的便便。

5味道
健康優質的便便,味道不會太重,便祕的便便是臭得可怕,大完號後在廁所點一跟火柴可以消除臭味,但是,保養好腸道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6排便困難
能夠在五分鐘之內排出的才是健康的便便。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a血便一次也不能輕忽血便一定有原因,如果是排便之外也出血可能是直腸癌變或痔瘡果是便便外部附著血液可能是潰瘍或是痔瘡;如果是便便整體都混有血液則會依照病變部位顏色有所不同。總之,如果發現便便帶血,腹部又有任何異狀盡快去看醫生。
(b便便太細也要注意如果便便經常太細,總是覺得" 排不乾淨"表示腸道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變窄了,儘早去看醫生!不要以為只是「老人性細便」,只是因為腸道沒有活力的關係,搞不好問題很大條哩!
(c便便四周有油或馬桶水面有浮油: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胰臟有問題,必須接受檢查

腸保健康的24個祕訣:飲食水、乳酸菌、纖維質是關鍵

1.每天喝六杯以上的水

2.每天攝取足量乳酸菌

3.每天攝取30公克以上纖維質

4.細嚼慢嚥

5.吃八分飽

6.天天檢視自己吃了什麼

規律:由早睡早起早餐早便開始

7.天天一定吃早餐

8.早一小時睡覺,早一小時起床

9.三餐定時定量

10.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固定時間做運動

運動:要舒服爽快,而且持之以恆

11.每天固定時間做二十分鐘腸道運動操

12.每週三到四次,快走三十分鐘以上

13.經常做經絡按摩

14.練習腹式呼吸

15.隨時注意姿勢正確

壓力:學習與壓力共處

16.時時注意評估自己的壓力程度

17.尋求最喜歡、最適合的解壓祕方

18.利用腹式呼吸、冥想、伸展運動,隨時解壓

19.假日主動休閒

排便:深信便祕一定改善

20.努力早上排便

21.固定大號的時間,沒便意也要去

22.仔細觀察便便,記錄便便發生的健康訊息

23.尊重便意,想上就必須上

腸道健檢:五十歲只是原則

24.排定未來五年的健檢時間

2011年6月11日 星期六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最近歐洲爆發了大腸桿菌(E.Coli)引起的疫病,根據最新的報導,已經有30人死亡,近3000人感染,有12個歐洲國家有疫情,其中以德國最為嚴重。德國衛生官員認為病源來自受到感染的黃瓜,番茄和綠葉蔬菜,這些食物都是西方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吃沙拉材料。

這項宣布,馬上引起人們恐慌是必然的結果。德國衛生當局首先把矛頭指向西班牙的黃瓜,說從西班牙進口的黃瓜受到大腸桿菌的污染,此言一出,西歐其他國家也馬上不買西班牙的黃瓜和其他農產品,造成了供需上的嚴重失衡。從電視上看到一箱箱,一簍簍黃瓜被銷毀,不止農民損失慘重,國家經濟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過不到幾天,德國衛生官員又說不是黃瓜惹得禍,而是德國北部種植的豆芽菜受到大腸桿菌的感染,又掀起另一波的恐慌,拒買,銷毀行動,種豆芽菜的農民怨聲載道。各地的農民,特別是歐洲農產品出口大國西班牙和法國農民紛紛要求賠償他們的經濟損失。

兩三天前,歐盟農業部長為此開會,答應賠償農民一億五千萬歐元,但這個數目不為農民接受,現在好像將賠償額增加到兩億,但農民組織認為這個數字只及損失的三分之一而已。看來還有很大的討價還價空間!

這兩天,好像又有消息說黃瓜可能還是元兇,這次倒沒說是那裡來的黃瓜。

如果我們把整個事件放在一起,官員們在沒有足夠證據下就把責任歸咎那個國,那些農產品是不是未審先判。病從口入錯不了,(賠償)禍從口出也頗恰當!

2011年6月10日 星期五

保健--人體不可按摩的地方

 

image

精油按摩後頸部不當,可能造成腦中風,除了後頸部之外,還有哪些部位應該避免按摩呢?醫師表示,手肘內外側、大腿膝蓋外側以及腳掌足弓等部位都有表層神經,最好不要亂按,損及神經功能。

新光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韓偉表示,按摩時,應該避免施力、按壓在血管及神經密集的部位,尤其分布於表層的神經,例如,手肘外側的尺神經以及膝蓋外側的腓神經,都應該避免用力壓迫。

一旦按得太用力,損及尺神經,手指將可能無法彎曲,僵直如鷹爪,無法靈活運用腓神經要是受到傷害,腳板就會翹不起來,嚴重時連走路都成問題。

老來血管容易粥狀硬化,60、70歲老人家在接受按摩時,最好只集中在肩部、背部切記頸部千萬不可亂按亂壓,腰椎部分也盡量少碰,以免在不知患有骨質疏鬆症的情況下,傷及腰椎,甚至骨折。

以前就發生過老婦人因為腰椎痠痛,找人推拿按摩,結果聽到「喀」的一聲,當場痛得受不了,送至醫院檢查後,才發現脊椎出現壓迫性骨折。

「按摩不是越痛越好!」台北市物理治療師公會理事長、國泰醫院復健科組長簡文仁表示。至於有那些人不適合按摩?

簡文仁表示,服用抗凝血劑或是凝血功能較差者,最好不要接受按摩因為微血管容易出血罹患骨鬆症的老人年,也應該避免按摩,如果覺得局部痠痛,最好就醫,接受醫師診治。

 

2011年6月8日 星期三

台灣有毒食品添加物

最近鬧得轟轟烈烈的起雲劑和塑化劑事件, 很多人擔心是中國三氯氰胺毒奶的翻版。 特地找到一位業界專家,請他用最白話的方式告訴大家, 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了!

  • 什麼是起雲劑?

起雲劑是一種可以吃的食品添加物, 基本上是澱粉混沙拉油等其它物質產生的。為什麼要加起雲劑在飲料 裡?因為會讓飲料看起來"霧霧的"為什麼要"霧霧的" 因為運動飲料、果汁等飲料若外表看起來沒有一層霧霧的 消費者就不會有感覺,沒有感覺就不會買。 所以商家為了要增加飲料的可看性,而添加起雲劑。

  • 什麼是塑化劑?

塑化劑(DEHP)就是一種可以讓硬的塑膠軟化的可塑劑,不可以 。市面上有些塑膠罐或保鮮膜用的"PVC塑膠" 就是加了塑化劑後變比較軟的塑膠。這種塑化劑是有毒的, 所以歐盟好幾年前開始就禁止商家使用PVC材質的塑膠製品。

  • 為什麼起雲劑會被黑心加入塑化劑?

起雲劑很容易腐敗。為防止腐敗,正常做法是在裡面添加防腐劑( 可以吃,但對身體不是很好)或調整酸鹼度PH值(可以, 但對健康也不是很好)。但加防腐劑和改酸鹼值成本比較高, 所以不肖商人就改用低成本但不能吃的塑化劑來代替防腐。

  • 那我們該怎麼辦?

人一天肝臟腎臟可以排洩掉的添加物(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安全係數是 1/150。 也就是說每天吃的食品添加物最好不要在150種以上。但是, 一根炸雞腿中所含的添加物就已經15種,所以每天要吃超過 150 種是一件很容易達到的事。 我們應該少喝有起雲的飲料,沒有起雲劑就不用擔心有沒有塑化劑。 換句話說不要太計較飲料的光澤是否好看, 要知道越天然的東西通常都越不好看。

 

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忘記~

 

年幼時期,我(原作者,下同)以為記得牢是真本事,過目不忘的大腦,真是天才啊!

中年以後,我逐漸領悟到忘得掉才是真幸福

忘不了別人的閒言閒語--人生會披上一層灰色陰影;

忘不掉傷心的往事,人格會逐漸扭曲。

壯年以後,我開始向神求健忘之恩

忘掉過去的輝煌,這是謙卑

忘掉已往的失敗,這是勇氣

忘掉從前的創傷,這是饒恕

忘掉昔日的罪過,這是感恩

忘掉朋友的不週,這是大方

忘掉仇敵的攻擊,這是愛心

難多了,是聰明;是智慧、是修養!!!

2011年6月1日 星期三

吉隆坡的交通

吉隆坡的交通擁擠和閃電水災是聞名遐邇的,令人喪膽!

上星期五到機場接了一位親戚,回到吉隆坡已近傍晚時分,就驅車到餐廳吃晚飯。路上的車流量很大,才想起這天是學期的結束,下班車輛加上週末出遊車輛使各大道不勝負荷。

吃過了飯,就帶着客人兜到曾經是世界高樓一哥的雙峰塔和吉隆坡夜生活的焦點武吉敏登路(Bukit Bintang)一帶看看。從雙峰塔正面的安邦路(Ampang),經藍利路(Ramly),檳榔路(Pinang),轉至拉惹朱蘭(Raja Chulan),右轉入武吉敏登,再從蘇丹依斯邁(Sultan Ismail)轉入拉惹朱蘭直到敦拉薩(Tun Razak)才打道回府。這段大約不到3公里的路段,竟然化了大半個小時才離開金三角地帶,連遠來的客人也說了一句:吉隆坡塞車真有點“誇張”。

我們一向深居簡出,要出外辦事,也選在非交通巔峰時段出門,免得困在車水馬龍中,氣得血壓上升。雖然擇了“吉時”出門,有時還是沒有辦法躲開塞車之苦。我的老太婆就有一次從PJ回Ampang,預了足夠的時間,可以在大家下班前順利到家。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遇上滂沱大雨,這一耽誤,就碰上了下班的車潮,害她花了整整4個多小時才回到家,缩在車裡久了,要十分吃力才下了車,兩腳站不穩,扶著車身良久才恢復元氣。

為了招待這位遠客,我們還到安邦路上的旅遊局詢問有關Hop-on/Hop-off詳情。辦事人員告戒我們,最好不要在下午4-5點上車,否則就那裡都不用去。天曉得,或許還有觀光客想領略一下塞車的滋味和趣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