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3日 星期一

健康最大威脅來自腸道

蔡英傑24個腸道保健祕訣

這是一本書籍節錄出來的文章請詳閱!一定要愛護自己的腸胃道

人體最多疾病的器官是什麼?絕對想不到居然是大腸。可是腸道不是生命的動力,健康的基石嗎?越重要的器官作起亂來對健康的威脅越可怕。腸道如何威脅健康?先從再過幾年會上升到癌症第一位的腸癌談起,接著談影響三分之一人口的「死亡四重奏」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及高血糖,與腸道及腸道菌的關係,最後當然要知道幾種重要的腸道疾病。

腸癌是竄升最快速的世紀癌症

羅馬假期中的女主角奧戴麗赫本是我這年代影迷們永遠的偶像,這位美麗清新的國際巨星因大腸癌復發而香消玉殞。上海紅頂商人;擁有航空、地產、乳業三大板塊的均瑤集團總裁王均瑤 38歲就死於腸癌,大陸網站上盛傳「腸癌是總裁病」是錯誤的觀念。經常和我在外配搭演講的林君穎博士(揚生公司研發經理)最擅長描述幾年前他太太麗君與腸癌搏鬥的情境,林博士感性的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廁所中與她抱頭痛哭」,台下千百聽眾無不情傷,麗君初次發現腸癌時才35歲。腸癌何其多,而且越來越多,發病年齡越來越年輕。

【腸癌危險度自我測驗】勾選項目
1. 有腸癌、胃炎、乳癌的家族病例
2. 便中沾有血液及黏液
3. 便形狀細長
4.
持續便祕,或便祕與腹瀉經常交替
5. 腹部常有腫脹感、疼痛感
6. 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7. 最近突然有貧血症狀
8. 喜歡肉食、油膩食物
9. 很少攝取乳酸菌產品
10. 很少攝取高纖維含量食品
勾選第1題者立刻定期腸道檢查。2~7題,勾選2題以上者立刻到醫院檢查。8~10題,勾選2題以上者要自我謹惕。

腸癌的危險因子

我們仍然不能確定造成腸癌的正確原因,但是我們可以明確指出那些是腸癌的危險因子。

1)遺傳因素
大概只有5~8%的腸癌是先天遺傳基因變異所造成,有一種大約佔1~2% 左右的遺傳性疾病叫做「家族性大腸息肉症」,這些病人很年輕就開始長大腸息肉,而且一長就是幾百幾千個,最後爆發成腸癌的可能非常高。這種疾病可能是種叫做APC的基因發生異常,APC基因的功能是減緩細胞生長,正常人腸內息肉受APC基因抑制不會亂長,但是大腸息肉症的人 APC失常了,大腸裡的息肉會長個不停。
再一種更常見,佔全部腸癌的5%的先天遺傳疾病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帶有這種異常遺傳基因的人雖然不太會長息肉,但是就是容易產生腸癌。如果一個未滿50歲的腸癌病人是近親中有 3個人以上罹患腸癌,那麼這個人多半就是「遺傳性非息肉腸癌」患者了。

2)家族病史
除了基因變異會遺傳之外,身體體質也會遺傳,也許這個家族的體質和共通的生活習慣容易讓人罹患腸癌。有高達 20%的腸癌病患有2位以上的至親也是腸癌患者,所以注意自己的家族病史,醫生通常會建議腸癌的家屬也提早去做精密的腸道檢查。

3)年齡
超過80%的腸癌病例是50歲以上的人,也許50歲以上的運動不足,肌肉衰退,排便機能減低,腸內菌相失衡,代謝機能降低,或者是腸道受毒素長期影響的累積效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所以醫生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年一定要至少做一次腸道檢查。

4)飲食
我們認為高脂低纖的西式飲食是使東方人腸癌比例步步升高的罪魁禍首。例如吃太多脂肪,為了消化脂肪,只好分泌更多的膽汁,如果腸道菌相又不好,有些壞菌就會將膽汁酸變成有致癌性的二級膽酸,吃太少纖維質,腸道內好菌一定減少,再加上不容易排便,惡性循環的結果,讓你的好菌更少,壞菌更多;壞菌不但自己生成許多細菌毒素,還會代謝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生成更多更多的毒素,毒素不但直接傷害腸壁細胞引致腸癌,也會進入血液傷害到全身其他的細胞。

5)個人病史
患有潰瘍性大腸炎,克隆氏腸癌的人絕對是高危險群,發現大腸息肉當立刻切除;罹患卵巢、子宮、或乳癌的女性發生大腸癌的機率增加,當然腸癌病人更要預防再罹患腸癌。糖尿病患要注意了,罹患腸癌的機率高出 30~40%

6)生活因素
經常便祕,少運動,肥胖,抽菸、喝酒不知節制的人,生活不規律、經常加班、上夜班的人都是腸癌的高危險群。

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腸癌常被稱為「安靜的致命殺手」,多半沒有明顯症狀,因此通常被發現時已經有轉移現象,導致其治癒率降到 5%以下。事實上多數的腸癌屬於「高分化性腺癌」生長慢,不太會轉移,很多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長達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即使已演變成腸癌,若能在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其治癒機率可以高達七至八成。可惜因為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人又沒定期接受檢查的習慣,以致於多半是到了末期才診斷出來,使得腸癌有高的死亡率。所以只要能多觀察自己的便相、注意家族病史、定期做大腸鏡檢查,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

另一方面,腸癌是可以積極主動的經由改善生活習慣而有效預防的少數癌症之一。飲食方面:避免高脂肪、高熱量,多攝取乳酸菌、高纖食品;生活方面:生活力求規律、適度解除壓力、適度運動、勿過量飲酒、注意正常排便等,只要恆心執行這些非常基本的養生之道可以預防腸癌。

腸癌盛行率一直上升,好發年齡一直下降,在亞洲地區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年輕5-10歲,腸癌沒有明顯症狀,發現時多數已經轉移,對國民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但是腸癌其實是可以藉著定期腸道健檢及改善生活飲食習慣而有效預防的,所以腸癌不應該如此可怕。腸癌不應該在癌症中排名如此的高,腸癌不應該成為世紀癌症。

腸道細菌掌控腸道健康、乳酸菌的益生保建功效

要維持一副年輕活力的腸道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腸道乳酸菌的活力,如何提升呢?一方面是調整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讓我們身體自癒力,自然的去重整我們的腸道菌相,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從外面補充好的乳酸菌到腸道。乳酸菌在腸道中有什麼健康功能呢?以下所舉的功能都已經過科學研究相當明確證明。

1 )對抗腸道壞菌,抑制腸內腐敗
乳酸菌在腸道進行醱酵分解糖類,產生乳酸或醋酸使腸內環境保持酸性,因而抑制腐敗菌的增生。有些乳酸菌甚至會分泌殺菌物質,直接對付壞菌。日本養樂多公司中央研究所曾經讓一些志願者連續五週每天服用100 億個的比菲得菌,發現他們的糞便偏酸性,而且大腸菌、產氣莢膜梭菌等壞菌數目皆大幅減少,連便便中的氨也明顯降低。證明乳酸菌確實能夠改善腸道菌相,壓制腐敗菌的活動。

2)改善便祕、預防下痢或腸炎
乳酸菌所分泌的乳酸及醋酸會刺激腸道蠕動,幫助排便,當乳酸菌在腸道佔優勢時病菌不容易在腸道增殖,必較不容易罹患腸炎等腸道疾病。

3 )強化免疫防衛系統,改善過敏症狀
腸道是人體最重要免疫器官,在腸道免疫防衛體系中腸道乳酸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乳酸菌從嬰兒一出生就進駐腸道,開始訓練我們的腸道免疫系統,讓腸道免疫系統可以正常發展,不但如此,乳酸菌在腸道內部直接與壞菌短兵相接而且繼續不斷的刺激腸道免疫系統,讓免疫系統保持警戒,始終處於高度備戰狀況。

許多科學研究證明補充益生性乳酸菌可以使體內的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T細胞等各種免疫細胞活性加強。免疫系統強壯,身體自然健康,對疾病抵抗力加強,癌細胞也不容易在體內增殖這些益生菌不會只是無差別的加強免疫系統。我們的T細胞又可分為Th1 Th2細胞,Th2細胞過份活化時會引發過敏反應,造成花粉症、異位性皮膚炎、氣喘等各種過敏症狀,讓我們全身不對勁,苦不堪言;好的乳酸菌在腸道裡面會正確的去活化Th1細胞,而抑制Th2細胞,讓Th1Th2的活性保持在最適當的平衡點。一方面保持高昂的免疫活性,一方面卻不會引起過敏反應。

4)排除致癌物質,預防癌症
腸道壞菌會分解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產生各種亞胺、酚類、二級膽汁酸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不但對我們的肝臟造成極大的負擔而且具有強力的致癌作用,讓這些有害物質進入循環系統,全身到處跑或者和便便一起長時間堆積在大腸裡都是可怕的事。

日本腸道菌專家東京大學的光岡知足教授曾經做過一個研究。有種C3H老鼠天生就容易得到肝癌,他將這種老鼠養成連腸道內都沒有菌的無菌老鼠,然後將一些常見的腸道菌,像大腸菌、腸球菌,以及產氣莢膜梭菌加入這些無菌老鼠腸道內時,這些老鼠不久就百分之百死於肝癌,證明這些腸道菌會在腸道內產生致癌物質,而引發肝癌;接者光岡教授將乳酸菌和大腸菌一起放進無菌老鼠腸道,結果非常令人振奮,原來100%亡率居然降到50%證明這2種乳酸菌會將腸道壞菌所產生會導致肝癌的有害物質分解或排除掉,所以肝癌死亡率就降了一半。補充乳酸菌除了可預防肝癌外已經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明確證明有預防效果的還有腸癌、胰臟癌、乳癌等。

5 )製造維生素,促進鈣吸收
科學證明腸道細菌在腸道中會製造B1 B2B6 B12、泛酸、葉酸、菸鹼酸、生物素 ZK等維生素。菌老鼠特別難養,如果不給他們足量的維生素,例如葉酸K等馬上就出現維生素不足症狀,但是如果將這種老鼠抓到外面來養,讓牠們的腸道菌再度正常發展時維生素不足的症狀就自然消失。證明這些腸道菌,可以在腸道中合成維生素。

母乳裡面的維生素B1量並不太多但是喝母乳的嬰兒便便中都含有相當量的維生B1也有報告指出當便便中比菲得菌數目多時血液及尿液中的維生素B1濃度也會相對提高好幾倍其他的B群維生素也是一樣B群維生素是身體要利用糖類、脂肪,生產能量所不可或缺,而且無法在體內貯藏,必須時時補充。

我們要感謝比菲得菌在腸道內默默的為我們隨時補充B群維生素。鈣質的補充對兒童發育、中高年人的骨質都非常重要,牛乳向來被譽為最佳鈣質來源,其實醱酵乳的乳酸鈣比牛乳更多,更容易吸收,而且乳酸菌會分解牛乳蛋白質,可以幫助鈣吸收。

6降低血液膽固醇:乳酸菌能夠使有害的LDL降低使有益的HDL上升。

7)降低血壓:乳酸菌會產生特殊具降血壓功能。

8)降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潰瘍等胃部病變,有許多特別之乳酸菌能有效降低胃部之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9)抗老化,預防老人痴呆:乳酸菌具抗老化功能,在腸道中能清除自由基,吸收重金屬等各種腸內毒素,且改善排便避免體內毒素累積,有效延緩老化。

10美容效果:因為改善排便,清除毒素、自由基等功效使得乳酸菌的美容效果深受女性喜愛

便祕是罪魁禍首 了解自己的便祕問題

便便傳達的健康訊息 如何觀察自己的便便

現實生活裡面絕對沒日本漫畫機器娃娃在玩路旁大便的那種事情,在現實社會裡便便被視為骯髒的東西。在公司、在學校,上大號是羞恥的事,上了大號出來要裝出一副若無其事的神情。我女兒尤其過份,與自己的便便共處1 秒鐘也不行,上一次大號就要沖好幾次水

其實,便便是身體健康的訊息中心,觀察每天的便便可以知道許多有關當天的健康資訊,必須學習自己觀察自己的便便。 要觀察以下數點:

1便便的量
2、便便的顏色
3、便便的形狀、粗細
4、便便的密度(浮或沉)
5
便便的味道
6、排便困難度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1
東方人的便便量比歐美人多,因為東方人攝取的食物纖維比歐美人多。通常一次的排便量大約在100~300克之間,中型的香蕉一條大約100克。排便量越多,健康越好,男性最好一天300克,女性至少也要200克。

2 )顏色:
最理想的顏色是像嬰兒便便般的黃金色,黃土色、黃褐色也算健康,其他顏色都要注意。黑色便便可能是上消化道(胃、十二指腸、小腸上段)出血,出血原因可能是潰瘍,甚至癌變,去看醫生吧!

綠色便便不常見,先看是不是食物著色,如果又下痢的話可能是急性腸炎或食物中毒,必須立刻去醫院。

紅色便便,除非是吃了太多紅色食物,否則有問題,軟便、普通便的話,要注意大腸癌,水便的話懷疑是食物中毒,潰瘍性大腸炎。

白色便便,要問是否脂肪吃太多而消化不良,否則最好去看醫生。

3形狀、粗細
栗子狀:這是典型的直腸型便祕,便便在直腸停太久,水分完全被吸收,排出很困難,甚至會撕裂肛門,要多尊重便意,想上大號就趕快去上,努力在早上排便,多喝水,多吃纖維質,多吃五穀雜糧,增加可製造便便的材料,讓便質鬆軟。

香蕉狀、牙膏狀:都是健康的象徵,從直腸一路順暢排出

泥狀、水狀:也要注意,暴飲暴食,消化不良,腹部受涼,都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水便。嚴重下痢的話極可能是食物中毒,甚至是急性腸胃炎;慢性的話可能是腸躁症。有時便便又細又長又軟,如果排便後沒有殘便感,表示沒問題,可能只是輕微消化不良。如果你的細便,顏色深,味道臭的話叫做「老人性細便」,可能因為你年紀漸長了,腸道功能衰退,更可能是你太不注意腸道健康,不運動,不保養,腹肌衰弱,食量太少(節食),使腸道失去生氣,沒有活力。

4密度
便便最好是半浮半沉,表示含有多量的纖維質,撲通撲通的沉到水底的便便,太硬,纖維質太少是不好的便便。

5味道
健康優質的便便,味道不會太重,便祕的便便是臭得可怕,大完號後在廁所點一跟火柴可以消除臭味,但是,保養好腸道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6排便困難
能夠在五分鐘之內排出的才是健康的便便。

7需要特別注意的徵狀
a血便一次也不能輕忽血便一定有原因,如果是排便之外也出血可能是直腸癌變或痔瘡果是便便外部附著血液可能是潰瘍或是痔瘡;如果是便便整體都混有血液則會依照病變部位顏色有所不同。總之,如果發現便便帶血,腹部又有任何異狀盡快去看醫生。
(b便便太細也要注意如果便便經常太細,總是覺得" 排不乾淨"表示腸道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而變窄了,儘早去看醫生!不要以為只是「老人性細便」,只是因為腸道沒有活力的關係,搞不好問題很大條哩!
(c便便四周有油或馬桶水面有浮油: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胰臟有問題,必須接受檢查

腸保健康的24個祕訣:飲食水、乳酸菌、纖維質是關鍵

1.每天喝六杯以上的水

2.每天攝取足量乳酸菌

3.每天攝取30公克以上纖維質

4.細嚼慢嚥

5.吃八分飽

6.天天檢視自己吃了什麼

規律:由早睡早起早餐早便開始

7.天天一定吃早餐

8.早一小時睡覺,早一小時起床

9.三餐定時定量

10.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固定時間做運動

運動:要舒服爽快,而且持之以恆

11.每天固定時間做二十分鐘腸道運動操

12.每週三到四次,快走三十分鐘以上

13.經常做經絡按摩

14.練習腹式呼吸

15.隨時注意姿勢正確

壓力:學習與壓力共處

16.時時注意評估自己的壓力程度

17.尋求最喜歡、最適合的解壓祕方

18.利用腹式呼吸、冥想、伸展運動,隨時解壓

19.假日主動休閒

排便:深信便祕一定改善

20.努力早上排便

21.固定大號的時間,沒便意也要去

22.仔細觀察便便,記錄便便發生的健康訊息

23.尊重便意,想上就必須上

腸道健檢:五十歲只是原則

24.排定未來五年的健檢時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