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2日 星期二

北京之旅-遊踪(II)

隔日,我們一大早就到天壇,從東門進入,那裡已經人頭洶湧,熱鬧非凡。遊客固然很多,也有不在少數的團體,在那裡晨運,打國術,練功,用擴音器放音樂跳舞,散佈在院裡各處,特別在遊客必經的通道附近,吵個不休。還有唱戲的,把進入天壇祈年殿的有蓋人行走廊(難道這就是長廊?)都佔據了。想不通的是這麼一個遊覽勝地,竟然變成喧嘩的“賣藝”場所?真令人費解!

看了祈年殿里外,就沿著中軸線往南到皇窮宇,那裡有著名的回音壁,很多人都在試,所以根本沒法證實其回音功能。現在沿壁加設一道欄杆,大家不能靠近,對回音效果有無影響,就不得而知了。

再往南走就到了圜丘,那是明代嘉慶年間就建的,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大典”的祭壇。

從圜丘出了南門,我們本來打算乘公交車,但車子遲遲不來,才決定打的。五個人叫了兩部“的士”,約好在天安門廣場碰頭。我和女兒女婿一部,路上嚴重塞車,到了天安門廣場附近,開車師傅就把我們放下來,走到廣場一看,我的天啊!密密麻麻的是人頭,要如何在此情此景下找人就大費周章了。後來決定一路走到故宮售入門票處,在那裡等候。(如果您約人在天安門廣場碰面,千萬要約在“毛主席肖像下面”才萬無一失。

故宮平面圖 對中國歷史缺乏認識的人,遊故宮的收穫不外是看看別具一格的古建築群,到處可見的雕飾樑柱,和一些不起眼的家具,以及對宮廷生活的一知半解。但如果加上一點想像力,把顏色鮮豔的綾羅綢緞鋪設那些不起眼的床鋪椅子樑柱,華麗高貴,富麗堂皇的宮殿內部就呈現出來了。

北京紫禁城(故宮)建於1406 年,化了14年的時間在1420年完成。裡面住過24位皇帝,14位明朝皇帝和10位清朝皇帝,而最後一位在那裡居住的是溥儀。到過故宮的人,都體驗到其面積之大。宫城闢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宫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我們分三路各自挑自己要看的去參觀。老妻十多年前在嚴冬裡花了6個小時逛故宮,大概也看了不少。所以我們只是走馬看花,溜達溜達,順便在一家小吃館吃三明治喝咖啡,消磨一點時間。記得當年,故宮裡並沒有像樣的小吃店或咖啡館。十多年來,進步最大的恐怕要算洗手間,當年的一些廁所很窄,冬天穿了棉襖,兩個袖子就要貼牆而入!這次沒有注意,在一些偏廂房裡,還會不會到處放置熱水瓶和掃把?

離開了故宮,我們左轉沿著護城河走回天安門廣場。兒子在google map裡看到天安門廣場的旁邊,有一大片白色“空白”,他想了解究竟,想去看看。原來那是國家劇院,院頂是白色的。他還有從地下道穿越廣場到劇院附近看看,其他人就回旅館,結束了這一日的行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