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在臺北時,每遇到熟人,閑聊不到幾句,就被問到看了海角七號沒有,可見這部片子在臺灣的號召力,十分強勁。
回來之後,病了一場,而我們都不是愛看電影的人,所以也就給忘了。最近這部片在馬上映,賣座的情形如何,不得而知。倒是報章上的廣告提醒了這件事。幾天前,我買了一張DVD,縂算把這部“名片”看了一遍。
首先,我必須説明,我不是什麽影評人,也不常看電影,對電影的好與不好,只凴自覺的喜好,以及影片在我内心產生的共鳴程度而定。在臺灣,我聼到什麽這部片子有族權、本土的色彩;中國大陸又說片子太強烈表達臺灣和日本的“友好”關係。這真是匪夷所思。這些人的腦袋恐怕都灌滿了漿糊。
這部電影,分明是部愛情故事片。 不,應該是部講述兩個相隔60年以上的愛情故事影片--一個是沒有結果的,而另一個卻是受到第一個故事的感動,開花結果。兩個故事都發展成日、台異國戀情,前面的男主角是日本人,二次大戰戰敗離開臺灣,卻念念不忘在臺灣的情人,寫了七封沒有寄出的情書,表達自己的愛。後來男婚女嫁,生兒育女。男主角死後,孫女偶然在遺物中發現了這七封信大受感動,把它們及一張伊人照片放進盒子,寄往臺灣,地址是恆春海角七號。
一個潦倒的男歌手,離開臺北回到恆春,當了個“吃”郵件的郵差,把這個無法投遞的郵包,連同其他郵件,弄在家裏。一天無聊之極,就把這個郵包打開來,揭開了這段隱藏了近60年愛情故事。這時,當地的一家觀光飯店要辦一個宣傳晚會,打算從臺北找一個樂團,加上來自日本的名歌手助陣。當地的“代表”極力反對從臺北請樂團來,堅持本地有夠水準的音樂人才,可以組成樂團。結果由這名變郵差的潦倒歌手和其他幾個當地業餘人士組成了雜牌軍一團。日本方面還派了一名女助理來配合。雜牌軍排練不順,女助理和潦倒歌手大眼瞪小眼,看對方很不順眼。女助理還收拾行囊要囘日本。就在她要離開的當兒,卻被邀參加一個婚宴。席間,她和他隔桌對看瞪眼,女的喝多了,帶醉走到男的住處,一面罵他為什麽對她厭惡,一面用鞋跟把幾扇窗打破,而且醉倒在門口地上。男的回來,將女的扶上樓。酒醒後,她也看到了那七封信。兩人前嫌盡息,發生了關係。而在演出的晚上,女的終於決定留下來,不囘日本。這七封信,也偶然的從觀光飯店的一名清潔工口中,送達年已七、八十嵗的老太太手中。
我是凴記憶寫下這個劇情。全然不知臺灣歷史的人看了本片,一定說是愛情片。不管怎麽看,這還是一則愛情故事。,如果說有那麽一點本土意識,就只有那位代表的堅持要用本地樂團。沒有看過此片的人,也許不知道,那名潦倒的男歌手就是代表的兒子。他的堅持是爲了本土還是為了兒子,就不得而知了。
異國鴛鴦,到處皆是。如果甲囯有人和乙囯聯婚,就表示兩國關係密切,那是普天下的大笑話。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果真能如此加強,天下太平可望矣。
這部片的娛樂性還不錯,演員也相當盡責。(我的第一篇影評完成了,哈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