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養兒防老?

兩代以前,養兒防老這句話是放諸四海皆凖,大家都認同而且根深蒂固的一種觀念。那時的社會,特別在農村,農作需要大量的人力,滿足這人力的最其本、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多生育。女丁是要嫁出去的,只有男丁才會持續的提供勞動力,養家活口,為這個家打拼。
到了父輩這一代,情形已有了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在海外的華人社會要比國内來得顯著。華人移居海外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算“尋找生計”,甚至生機。所以,他們的生活目標是勤奮工作,累積財富,供養那些還留在國内的父母、妻、兒女甚至兄弟姐妹。他們更替下一輩的兒女存積財富,讓兒女們不必再像他們那樣的拼死拼活的勞碌一生。所以說,我父輩這一代除了滿足對其上一輩的責任外,對下一輩而言,已經可以讓他們有溫飽,有就學機會,這已經是很難得的成就了。但他們“養了兒”,有沒有“防到老”呢?這是我們要繼續探索的。
看看我們這一代,有了父輩的省吃儉用,我們可以在安定的環境中,學得一技之長,掙個溫飽是沒有問題的。有些家境比較好的,還可以上大學,或出洋留學,成就就更不用説了。比起上幾代,我們是處於最優越的情況,我們應該可以好好的照顧上一代的晚年才對。畢竟,父母養了我們20多年,我們就算回報20年,也不為過。但事實上,好多父輩的人,將一生的積蓄全花在兒女身上,老來卻無依無靠,被慈善機構收容在一些設備條件極差的所謂老人院裏。同樣的事件一再發生,現在如此,將來也會繼續發生。
有人說,多生幾個小孩,只要其中一個盡孝就夠了。如果其中真的有“一個”孝順的,那當然最好。最怕是把老人家像皮球般踢來踢去,早上睡醒,還不知身在何處,那才可憐。又有人說,讓小孩讀華校,受華文教育,將來會比較孝順。若真如此,中國,臺灣,香港應該絕無不孝之子啦!
那我們對下一代,又如何處之? 說真的,父母永遠是輸家,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那一種;而子女對父母的愛,是打個電話問候問候,偶爾回家探望,出去吃個飯的那一種。當然,若他們成家了,有事業,有家庭要照顧,分身也不易。所以,做父母的也要體諒。筆者認爲,做父母的,要有自己的盤算,“養兒防老”已經失去了時代的背景和内涵。今日的父母,要養兒,還要自己防老。下面的三戒,與大家共勉之:

一戒:別對子女有過高的期望。別要求回報。他們有自己的家庭,他們是另一代的 人。
二戒:別把自己的儲蓄傾囊而出。他們的困難,由他們來解決。你的錢財是最佳保障。
三戒:別不立遺囑。而且緊記要把老伴列爲收益人之一。

下面是一則真實的事,我的一位住在澳洲的朋友對我說,他的兒子向他要錢買房子。他要求兒子簽一份正式借貸合約才借給他。有人覺得這種做法不近人情。個人卻覺得這樣做是明智的。做父親的可以不收利息,也可以在適當的時機把合約作廢了。

我看過一部韓劇,其中有一幕說到孝道,戯中人有这么一個説法,小孩在三、四嵗時已經回報了父母養育之恩。各位只要想想,三、四嵗的兒女是多麽的可愛,給父母及祖父母帶來多少的歡笑和快樂,這不就是最好的回報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