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社交網站如雨後春筍般的崛起,成了青少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溝通”管道,也成了一種潮流,最時髦的玩意兒。沒有社交網站的“會員證”,就好像不是“現代人”,有一種跟不上時代的失落感。
甚至很多中老年人也趨之若鶩,頻頻加入成為會員,有的人是被“逼”的,為了要看看孩子,孫子或侄子們上傳到社交網站的照片,他們“恭敬邀請”你上網看,那已經是一種莫大的尊重和榮幸,能說不嗎?你或者也很想看看他交的是哪一類的朋友,有沒有很不順眼的,或在社交網站上寫些不三不四的東西的不良分子,也順便利用你那擁有幾十年經驗的眼光,找找那一個很可能是乖孩子/孫子的男(女)朋友,再評頭論足一番,好心裡有個底,知道你未來的媳婦或女婿,長得怎麼樣。
我兩老多少是因為上述原因上了”賊船”,也申請註冊了一個社交網站,叫做Facebook,台灣稱之為“面子書”,我們稱之為“臉書”,我叫它做“非死不可”。
我覺得“非死不可”實至名歸,一點也不誇張。我有一位小輩,他居然上傳了3000多張照片到他的社交網站去,你想想看,仔細看完那3000多張照片,再讀一讀他朋友們給照片“們”下的註解和評語,那真累得“非死不可”了。我不知他的父母“非死不可”了多少回,因為他們看得絕對比我們更詳細,更專心啊!
有一點我要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在“非死不可”裡表達你對孩子的朋友的觀感,特別是負面的看法,如果你這麼做,你就真的“非死不可”了,別說我沒有先警告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