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星期二

土崩與塞車

看來像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怎麼會相提並論?

我卻有不同的看法。我住的地方經常發生這兩件事,也許是這個緣故,讓我悟出一些自以為是的“道理”。

大家都以為土崩是自然災害,不錯,如果土崩發生在深山峻嶺,沒有人跡的地方,那的確是自然災害,除非事態十分嚴重,也很少出現在新聞裡。經常上報道土崩多是人為的。

就拿我所住的這個小山頭來說吧,幾次嚴重土崩都與排水有關。問題焦點在於這個山頭的開發,不是由單一發展商所為。第一個開發商,當然是依據其建屋計劃來設計排水排污系統,後來加入的發展商,為了省錢省事,就把其排水系統接駁到原先建好的系統上,令排水系統不勝負荷,日子一久,不出事才是奇蹟。

回頭來說塞車,山下主要的幹道中環公路(MRR2)建好之後,本來交通十分順暢,後來相繼建了安隆高架大道和Duke (Damansara-Ulu Kelang),就完全改觀了。從Ampang Point 一路到Duke交通樞紐,上下班時段塞車不說,其他通常不塞車的時間如星期天中午也不能倖免。塞車情況在Duke通車之後更為嚴重,據我觀察,是很多從Wangsa Maju一帶來的車子,取道Duke接MRR2,因為從MRR2到Wangsa Maju這一段的Duke是不收費的。收費快速道路把龐大的交通流量導入一般的幹道,大大的超出幹道的輸運量,才造成嚴重的賽車。

上星期五,我經由Bukit Jalil highway 到蒲種,那時大概是早上十點多。從Astro 前面一路到Jalan Puchong幾公里的路程,兩個交通燈前都大排長龍,其中一個還得等三次換燈號才過得去。這條路上,兩邊有不少的住宅社區,發展商從社區開一條路銜接到這條大路來,就大功告成了,才不理會阻塞的問題。

上面所述的塞車成因是不是和土崩原因很像?我稱之為“搭便車”現象。市井小民如我者,實在沒有能力改變現狀。掌權的人是不是該用點腦筋,好好的替人民和國家想一想,人們在路上耗掉的時間,確實會影響國家的生產力,怪不得我國的經濟一直裹足不前,原因之一就在此。

排水不良引起的土崩,也因監督不力,造成人財的喪失,卻未見有人負責下台,向東學習顯然沒有學到日本人那種挺身負責任的精神,奈何!

blogger Tag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