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4日 星期二

新年憶兒時

今天已經是2011年的第四天了。有什麼感想?說實在的,過了將近70個年,就算有那麼一點想法,也只是感觸而已。

一生中起起伏伏,在所難免,很小的時候經歷了二戰的末期,物資缺乏,但身為父母的第一個孩子,無論怎麼困難,總是第一優先的獲得供應和照料,或者沒有十分的溫飽,但不致匱乏。後來的韓戰,越戰,中東戰爭等,對我們這一代的人影響不會太大。馬來西亞是天佑的國家,沒有毀滅性的天災如地震等,躲過不少的苦難。爭取獨立的過程中,沒有武裝衝突,剿共戰爭也局限一些地區受到較嚴重的管轄。

個人有一段比較不一樣的人生歷程。四五歲的時候回在中國故鄉住了約五年之久,上了幾年的小學,也經歷了國共戰爭和目睹共產中國的立國。那時還小,搞不懂來龍去脈,誰是誰非,也分不清改朝換代有什麼意義。

農村的生活很不一樣,吃的菜是自己種的,米是自己的田裡產的,雞鴨是自己養的,雞蛋是自家的雞生的。家裡還養豬,把小豬養大賣了幫補家用。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在豬吃飽之後“遛豬”,也許不會有人看懂這是什麼玩意,其實,我所謂“遛豬”跟遛狗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沒有人跟在狗後面撿狗大便,而遛豬就得跟在吃飽的豬後面撿豬的“大便”,不止要撿,而且要放進肥料“倉庫”,那是“有機”肥料,所有的排泄物,都是當年農村裡普遍使用的肥料。

農村的物質生活是相當貧乏的,家裡生產或飼養的多拿換還錢,購買其他生活必需品,自己能享用的少之又少,一年裡,只有過年過節才有機會吃雞,平常青菜豆腐的過日,習以為常。

學校裡是用當地的方言授課的,學校建在離村子相當遠的一個墟(小鎮),那麼多的老師中,我只記得有位姓雷的年輕男老師,他離開學校去深造時,我還去送他一程,記得他顧了一名挑夫為他扛行李,跟古裝片裡的場景很像,只是穿著時髦些。

鄉下的交通工具,就是兩隻腳,連腳踏車也好像沒見過。沒有柏油路,沒有水泥路,在泥土上架塊石板算是鼎好的了。上下學都要走一段很長的路到學校。寒冬也不例外,現在回想起來,以今日的生活水平,真不知那段日子是怎麼過來的。我們是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家”就如其字,屋瓦下的豬窩。除了臥室和客/神明廳以外,其他部分,都是儲物和圈養家禽和家畜的地方,好不熱鬧!記得家裡還有一個叫“米臼”的玩意兒,用來去掉米的外皮,利用槓桿的原理,用腳來操作,撞擊米來去皮求“白米”。使用此物非常累人,現在又發現米麩的營養價值高,真的多此一舉,白費力氣。

ricehammer

田裡,菜圃裡的活是幹不完的,乾旱的時候還要用水車從魚塘裡抽水灌溉,這水車也用腳操作。最怕的是要到田裡除雜草,這時田裡有水,而水蛭特別多,被吸上了不容易拔下來,待拔下來時見滿腳是血,好不嚇人。

waterpump

我曾經採過桑椹來吃,也生吃過花蕾,番薯;翻鳥窩找鳥蛋,用粽子黏蟬,提燈籠,放風箏,放孔明燈,每年看著族人扛整隻燒豬走相當遠的路上祖墳掃墓,也看過共產黨槍決“地主”和”惡霸“。

最多人玩的球類是排球,大概是因為當時這個縣的排球水平在全中國數一數二之故,有點像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普及一樣。

哇,也許有人說我的童年多姿多彩,非一般小孩所及。就算如此,也已事過境遷 成追憶。如果能重新來過,又有所選擇的話,我或許會選一條比較平坦少波瀾的路子呢!

blogger Tag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