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住和馬來西亞的情形很不一樣。一般上,馬來西亞的住宅區,商業區和工業區是有規劃的分開,從住的環境角度來看,這樣的處理,會給住宅區內更順暢的交通和更少的噪音,住起來比較舒適和寧靜。
台灣則住商不分(特別是城鎮裡),樓下是店鋪做生意,樓上是住家,這樣的設計和安排,由於人、車來來往往喧囂嘈雜,住的素質差些;但也有好處,就是生活機能十分方便。走下樓來,就可以買吃的,買日用所需。這麼一來,家裡就不一定要有車,解決日常生活的大部分“瑣事”易如反掌。
台北的房產非常昂貴,一般的上班族(就算夫妻都工作)真的無力負擔房子貸款,只好化更長的時間上下班通勤,而往郊區找比較便宜的房子來住。幸好台北的捷運系統四通八達,給上班族不少的方便。也因此,離捷運站不遠的房產成了搶手貨。
記得不久前,看過台灣一份統計報導,台北房產的入住率相當的低,表示很多的房子根本沒有人住,據說報告是根據每戶每月的電錶讀數統計而成,應該相當準確。有房產仲介業者認為空屋多是業主待價而沽,準備大賺一筆。
台北房價飆升,令很多人望“房”興嘆,成了一股怨氣,加深對政府的不滿。台北市政府為了解決住房的問題,也興建起廉價的“合宜”住宅。多年來的發展,台北建地本來就少,加上居民一知道住家附近要蓋廉價屋,就群起反對,令整個計劃不能順利推展。
台北市的“都更” (都市更新)計劃是個好主意,對市容的改善很有幫助。這個計劃是由市政府部分資助,將一些老舊的房子重建,但首先必須得到所有業主同意參與,這就成了最大的絆腳石。一位朋友在一座5層樓高的雙拼房產擁有一戶,大多數業主同意加裝電梯,但地面及一樓的業主不肯,失敗告終。若能加裝電梯,我這位朋友的物業馬上水漲船高,價值不菲。
個人是比較喜歡幽靜的居家環境,搬來這裡近20年,雖然經過附近幾次的土崩,還是不願搬離這裡,繼續住在原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