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外勞“炒檳城粿條”

 

現在鬧得沸沸揚揚的課題,是因檳城政府有意禁止聘請外勞從事烹煮如炒粿條等檳城美食的想法。州政府還確實派人到“民間”調查統計,作為其日後落實此禁令的根據。

當然,就像任何課題一樣,有人認同,也有人唱反調。比較有趣的是,贊成反對並沒有如過去般,壁壘分明的依政治陣營劃分,巫統的旅遊部部長舉手贊成,土權組織的頭頭也點頭認可,好像說到“吃”,就能以理性來“論證”!

檳州政府認為,外勞炒出來的“美食”不道地,失去了原味的精髓。食材,配料可以一成不變,但調料分量,火候及時間的控制與拿捏,是經年累月經驗的結果,不是拿得動鍋,舞等動鏟就可以烹調出來。

個人有這麼一次經驗。雪隆MRR2靠近Ampang段TESCO附近有一個叫PandanJaya 的菜市場和商圈,好多家咖啡茶店在中午時分,都推出雜飯。有一次和老太婆到那附近買東西,時近中午,就到曾經吃過的一家擺得琳瑯滿目各式菜餚的雜飯檔吃午飯。我的口味和老太婆不一樣,我愛吃肉,老太婆喜歡吃蔬菜,所以就各隨所好,挑自己喜歡吃的。兩個人拿了六樣菜,只有一道菜相同。

坐下來一開動,發現“每一道菜”都偏甜,與過去的“經驗”相去甚遠,連蒸魚都是甜的。檔主對我們的埋怨一聲不響,當時我就認為這些菜,必定出自印尼人之手。我曾在印尼Java住了大半年,那裡的人告訴我,越往印尼東部,菜餚就越甜。

類此的情形,也可能發生在炒粿條,蝦麵上等檳城美食上。因此,我是絕對支持檳州政府的建議。也有人認為,如果訓練有素,外勞也應該可以當起頭手重任;不過,每一個地方的人,都有該地方的口味,如果外勞頭手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恐怕是合其自己口味而非以合檳城口味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