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喝咖啡




愛喝咖啡的人很多,這種豆子從衣索比亞傳到阿拉伯世界,再擴散到西方各國,成爲日常必備的飲料。在吉隆坡的購物中心,商圈,娛樂場所都可以找到從外國引入的咖啡名店。有時在同一的屋簷下,還有好多家不同商號的咖啡館各據一方,每一家有自家的客源,也有自己的所謂經典咖啡飲料和洋餐點,供客戶享用。除了洋和尚外,本地的改良Kopitium也在上列據點到處林立,不讓洋咖啡店專美,賣的是本土出產的咖啡豆,經土法調製,香味四溢,十分濃郁,招引了不少客人,加上供應本地人喜愛的烤麵包,laksa, nasi lemak, roti chenai 等等,而且價位低過洋咖啡館,所以生意興隆。至於傳統的咖啡茶店,除了在一些較舊的地區,華人聚居的地方及其周邊商場,和傳統菜市場附近還可以找到,其他地方已較少見。

我是每天必喝咖啡,多半在午飯後喝,那是很久以來養成的習慣。年輕的時候,我經常中午只喝咖啡當午飯上了癮。現在下午三點之後就不喝了,怕影響晚上睡眠。我雖然愛喝咖啡,但每天不超過兩杯。也不是那麽講究喝土咖啡或洋咖啡,或那一種咖啡。在家裏喝的咖啡有兩种,即沖即溶的和改良kopitium 調製的咖啡粉。我也不用咖啡機來調泡咖啡。我最怕喝的咖啡是帶酸味的;喝洋咖啡不放糖,成了一種習慣。土咖啡不加煉奶,好像喝不出咖啡的香濃。

我最難忘的喝咖啡經驗是在台北。在中山北路天母一家超級市場的一個角落,有一個小小的咖啡座,只有一個調理擡和幾張小桌子。擡上擺了六七個玻璃罐子,裝著不同種類的咖啡豆,顧客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選擇一種豆子或兩种豆子,由調理師研磨後,用酒精燈慢慢的煮。咖啡杯不大,還先溫熱過,才倒入煮好的咖啡。這裡的咖啡是我們難忘的。

我本來是要寫有關咖啡的健康價值的,卻寫了喝咖啡的經驗。下一篇就來談咖啡的好處,讓大家喝得放心,喝得開心。

2009年1月30日 星期五

Obama總統

我收到一封有關美國總統Obama的電郵,裡面的power point presentation讓我對Obama增添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此和大家分享。


About Obama

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

新年賀詞

新年期間,見面的第一句話,必定是賀嵗的吉祥話。在東南亞一帶,“恭喜發財”恐怕是最流行和最受用的賀詞,到書店去選賀年卡,十之八九都印有“恭喜發財”這四個字,甚至紅包封,也少不了這幾個字。如果有友族或老外向你拜年,說的也是這句話。我昨天早上散步到國際山莊山崩附近的路上,臨時警亭裏的巫裔警察先生也跟我說“恭喜發財”,可見大家都認同,求錢(或有錢)在華人的心目中是何其重要。第二句用得最多的相信是“新年快樂”,如果新的一年裏,時時刻刻都能快快樂樂,那真是天大的福氣,非財富所能及。

對老人而言,“身體健康”是最受用的。每年和老同學拜年,大家都互祝身體健康,而不是一般人愛說的新年發財。已經快進入古稀之年的人,沒有了旺盛的工作能力,所受的訓練也過時,以正常途徑發財談何容易。恭喜他發財,就只有靠發橫財,豈不更困難?

在金融風暴的侵襲下所帶來的經濟衰退,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投下一片陰影。昨天年初二吃開年飯,就有後輩談論被裁員的可能性。前途未卜是最令人憂心和忐忑不安的。就因爲如此,今年有一些新年吉祥話變得不吉利。“財源滾滾” 變成“裁員滾滾”,“心想事成”變成“薪餉四成”。 所以去拜年時,千萬記住,不能脫口而出這些“不吉利的話”,免得有傷和氣,壞了新年的祥和。

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牛年

鼠年已正式過去了。鼠年留下來的是一個金融大爛攤,像鼠疫般的到處擴散、肆虐。其蹂躪的結果還無法估計,真的是談鼠色變。

牛年的到來,還得背負鼠年留下來的重擔。還好牛是忍辱負重的動物,而且辛勤工作,刻苦耐勞,這一層的意義,給人們一點暗示和契機,如果人人能如牛一般的努力不懈,有希望在付出不菲的代價下度過這危機,若想要全身而退,恐怕不是件易事。

牛的另一特性是“牛脾氣”,缺些彈性,在多變的大環境中,靈活度不足,有礙契機的開展和運籌,不可不注意。

大家都希望牛年帶來牛市,一掃過去半年來的頹勢,撥開雲霧見青天,能否如願,就得看龍頭大老美國了。美國是消費的黑洞,消費又是自由經濟的原動力。美國的風吹草動,就會引發大風暴,所以美國的復蘇,絕對是世界福音。

2009年1月23日 星期五

取名

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是爲人父母的開端(或另一開端)。孩子尚未出生,有些父母或祖父母就已經為寶寶取好了名字。

從孩子的名字,有時可以看出父母親或長輩對他的期望。這些期盼有多種,有的希望他能大富大貴,有錢有權;有的是希望名成利就,事業有成;有的是希望相貌堂堂,閉月羞花;有的是希望學富五車,才智出衆;也有的希望他正人君子,立言立品;更有的希望他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還有些人是跟著族譜的要求來取名。

有些父母,特別是那些教育水平較低,或孩子生多了,懶得去想個“好”名的,會給子女取一些如狗仔,阿狗,細粒,招弟,三從等名字。到孩子上學之後,這類的名成了的笑料,使孩子成了同學取笑的對象。我從前的一位鄰居,說在他工作的醫院裏,就有一位名為“狗仔”的醫生。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一帶受英文教育的人很多,結婚生子之後,如果沒有懂華文的長輩來取名,就只好去請教別人了。還有人將電話本打開,選一個唸起來順耳的名字,作爲子女的名字,至於名字的漢字如果寫,就管不了了。(看官,這是千真万確的事)到孩子要上華文小學時,就非得找出這名字的漢字寫法。我太座的一位朋友就來“請教”,她用此法選了"Chee Keong" 為兒子取名,問中文名如果寫法。我太太就問她,是希望兒子聰明還是有志氣,她想了一下,說希望小孩聰明,我太太就給她寫了“智強”兩字。給她解釋一番,她就滿意的走了。

不論名字取得好與不好,人如其名的恐怕不多。您有沒有見過叫美麗的女生長得真美麗,叫棟樑的是經國奇才?上面所說的那位叫狗仔的成了醫生,都名不符其實。所以說,我們也不必為父母給取的名字不雅就感到頽喪。自古有言,天之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体膚,苦其心志。。。,但並沒有說要你有一個“好”名字。一笑!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兒孫滿堂

臺灣爲了刺激經濟,發放消費卷給其人民,無論男女老少,每人可得新臺幣3600。有一位男士,娶了8個老婆,生了32個小孩,一共領了14萬多的消費卷,發了一小筆橫財。我要說的不是錢的事,也不關心錢的事,而是他的那個“大”家庭。真希望這位老兄可以現身説法,如何游刃有餘的周旋於八位嬌妻之間,又如何養育32名孩子?他的寶貴經驗,一定令人受益不淺。也許他還可以出書,一定會是本暢銷之作。如果他把書像前面所說的分成兩本,前一本絕對洛陽紙貴,後一冊就不被看好了,誰有勇氣和興趣去生養那一大群孩子啊?!

現代人一聼到有人生了三個或更多的孩子時,第一個反應就是把舌頭往外一伸,搖搖頭做出一副難以相信的模樣。據説,有些人爲了不要背負不孝之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硬是要一個“兒子”來繼後,就一個接一個的生,運氣好的沒生幾個就得犬子達到目的,也有的屢敗屢戰,最終還是不如其願。不過,這種兒子延續香火的觀念,在物價教育費高漲的壓力下也漸漸淡化了。

上代的人,生五六個孩子十分平常。我就有一位中學同學,說他家兄弟可組成足球隊,大家只以爲他有十來個兄弟,後來才知道,他弟兄之多,可以組成兩隊,連裁判和邊綫員也不必勞駕他人。當然,這些弟兄是兩個母親所出。他還告訴我們,自己連某些兄弟的名字都搞亂。到了下一代,堂兄弟碰面形同陌路,這種情形一定十分普遍。

很多發達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人口都呈現負成長。有些政府還採取獎勵方式來鼓勵生育(鄰國新加坡也採此類政策)。在馬來西亞,華人家庭生育變少,佔全人口的比例也逐年下降。中國的人口政策,也使其家庭人數不再有兒孫滿堂的機會。最重要的因素,莫過於人的自私,很多夫妻只重視自身的事業,享受優質的生活品質,已經不願為下一代負起養育之責任。
工作的壓力及其他的因素,也造成一些夫妻不孕。

常久下去,大家庭已成明日黃花,一去不復返。

2009年1月19日 星期一

兩個婆婆

我有一位住在新山(Johor Bahru)的朋友,太太生了一個小寶貝,朋友的父母自然高興得不得了,經常老遠的來探望。孩子半夜吃奶的時間到了,朋友也起床幫忙泡奶餵奶,讓太太可以多休息,好在白天有足夠的精神照顧小孩和打理家事。看在婆婆眼裏,就不是味道了。過了幾天,她已經按奈不住,就跟媳婦說:某某白天要上班,你應該讓他多睡,我們從前帶小孩,那有叫老公三更半夜起床幫忙!媳婦一聼,知道她心疼兒子,但也不甘示弱的回應:從前的小孩吃人奶,難道要老公起床捧著乳房來餵奶不成!婆婆啞口無言,也就罷休了。

另一位在吉隆坡的朋友,有三個孩子。這家的婆婆每次來探望,都說現代人養育小孩比從前辛苦多了。奶瓶要消毒,泡奶要按分量沖泡,水溫要適中,包尿布,換尿布,多大可以吃流質食物、固體食物。她說在她們的時代,帶孩子,養孩子比較簡單。媽媽喂母奶,跟本就不用奶瓶,所以也不會有消毒,沖泡等操作問題。小孩尿了,泥地很快就把水份吸乾,省了抹地的麻煩。小朋友一天都光著屁股,沒有包尿布,換尿布,洗尿布等大量家事。小孩大便了,口哨一吹,狗狗就會高興的走過來,把便便吃光,還順便將寶寶屁股舔乾淨,省事多了。孩子大一點,媽媽吃什麽,孩子也吃什麽,太硬的食物,媽媽先壓爛,再不然,媽媽在嘴裏先研磨一番,才喂小孩吃,也不費事。她們那一代的人,就是如此這般把好幾個孩子帶大的。我們現代人是不是太過神經質,怕這個,怕那個的呢?!

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

交響樂團排練


昨天(16日)下午,我們到國油雙峰塔(Petronas Twin Towers)音樂廳去聼一場馬來西亞愛樂交響樂團(MPO)的排練演奏。排練是爲了今明(17&18)兩天的演出。演出的曲目有3首,但排練的只有Shostakovich 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No 1 in E Flat (Op。107)這一曲,其他兩首則沒有排練。大提琴是由一位韓國女演奏家演出。前後花了約一個小時。聽衆很少,比樂團的團員人數少得多。我想這是正常的,既是排練,就必有間斷和重復演練的時候,聼起來怪彆扭的。

我們從來沒有看過大樂團的演練,在這種好奇心的驅使下,才花5零吉一張門票去了解究竟(很遺憾的是停車費卻要13零吉),順便也買其他演出的門票。演練的過程中,指揮和團員之間,特別是與大提琴手的互動,交換意見,相當頻密。指揮在這一個小時的演練中,還擦了好多次的汗呢。

草莓一族


臺灣有一群年輕人被稱爲草莓族。

無論在超級市場,或水果攤,草莓多半是放進透明的塑膠盒裏出售,很少看到有果商把草莓堆在攤子上來賣。究其原因,不外是草莓不耐壓,如果放在那裏任人東摸摸,西捏捏,很快的,攤子上都流著草莓汁了,那還能賣?

草莓族的年輕人,也是不能承受壓力的一群。他們恐懼自己無法在離開學校後,排解社會上工作遇到的壓力;在人際關係上也缺乏調適的能力。因此,他們選擇各種方式如延畢或其他藉口,繼續留在比較純樸的校園裏,逃避進入競爭激烈的五花八門世界。另一些雖然畢業了,卻不去找工作,留在家裏讓父母繼續養。

歸根到底,草莓族的父母要負上大部分的責任。孩子小時,父母照顧的無微不至是理所當然的,但在成長的過程裏,父母把一切都安排得天衣無縫,除了讀書之外,其他的事,從不讓他們費心。父母也不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認爲自己所做的都為孩子好。孩子有困難時,父母為之解決,不容他們操心。孩子有任何需要,父母盡量滿足。在这樣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人,根本就沒為自己解決過問題,做過決定,或出過主意。他們的腦子裏,可以說完全找不到“分析和解決所面對問題的經歷”,因此,他們苦苦思索也無法從過去的經驗中(無論成功或失敗)找到解決的綫索。他們在遇到問題時,就像是一張白紙,一點一劃,得從頭開始。他們因此感到害怕,不敢面對困難重重,處處陷阱的社會。

我的一位朋友,在吉隆坡開業,太太住在別的城市。他經常兩地跑。有一次我問他,太太怎麽不到吉隆坡來陪他,朋友說這萬萬不行,她要照顧孩子。我的天啊!他的孩子都已經過30嵗了,而且是位醫生,還要媽媽照顧?我的另一位朋友,有三個孩子,也都成年在工作。偶而在一起聊天,孩子在答話時,都轉頭看看父母才開口。

很多父母,都認爲孩子永遠長不大,需要照顧,好像永遠不能放開手,一直要拉帶著。如果父母不從小就培養孩子獨立判斷、獨立行事和負責的觀念,他們就很可能成爲草莓族的一員。這樣的結果,相信都不是父母所願見到的。

2009年1月12日 星期一

國陣vs民聯

瓜拉登家樓的國會議席補選,無論對國陣或民聯都十分重要。這場補選,是308(2008年3月8日)大選後的第二次。

308之後,第一次國會議席補選發生在檳城巴東埔,這是旺阿玆莎醫生,爲了讓其丈夫安華重返政壇而辭職所造成的空缺。安華在入獄之前,在巫統的旗幟下,任多屆巴東埔國會議員。入獄後,由其妻子以公正黨主席上陣,也守土有功。巴東埔可說是安華的堡壘,其基層支持穩固,且擔任過巫統的二把手,又當過副首相,權重一時,其實力和勢力可說是老樹盤根,國陣(其實是巫統)要想攻破城池,本非易事。國陣所派出的候選人,雖非寂寂無名之輩,但與安華相比,格局就輸了一大截;甚至有人認爲,就算巫統主席或副主席上陣,也未必能穩操勝卷。選舉結果也果真如此,安華以更巨大的多數票勝出。

原任瓜拉登家樓國會議員病逝,使得兩大陣營又再摩拳擦掌,啓動所有的競選機制,以求得勝。國陣在308大選中僅以600多張的多數票在這個選區勝出。雙方在這個選區,可說是勢均力敵,因此雙方都小心翼翼,步步爲營。這選區的華籍選民佔所有選民的10%左右,若巫籍選民分裂為二,華籍選民的選票就變得擧足輕重了。

若民聯在17日投票中勝出,表示國陣在308失去國會三分之二的主控權之後,並沒有吸取教訓,痛定思痛而更順應民意。更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結果會否形成一趨勢,令國陣在以後四年的任何補選,陷入困獸之斗的劣勢中。如國陣得勝,而勝出票數比308多,表示國陣在過去的10個月裏,贏囘一些人心。更重要的是,能挫敗民聯贏囘一局,也好出一口308滑鉄盧的鳥氣。這樣的結果也多少顯示,308的結果可能是選民一時的情緒發洩所至。雖然這一席補選的結果,實質上一點也不能改變國會控制權或政府的執政權,但在心理上,勝敗卻有天淵之別。

人民的期望,不外是安居樂業,享有如母語教育,言論自由等基本權利。今日的社會,很少人會要求政府“愛民如子”,只要政府有效率,廉潔和公正的執行憲法賦予的權力,就是一等一的好政府。

興隆生意

在全球性的經濟不景氣籠罩之下,相信每一個人,都在絞盡腦汁,想各種各樣的點子,以求突破困境,開創新的局面。你也不例外吧?!您相不相信,也有一些行業或產品,卻因禍得福,在這骨節眼上,不必傷腦筋,銷量就扶搖直上。且聼我道來。

根據報道,在韓國就有這種鮮事發生。尚未找到開源之路時,人人都只好節流,量入為出。因爲不知道前面難走的路有多遠,就更要多省些以保可以挨過更遠的坎坷路。於是棄洋酒不喝而改喝“土”酒(土者,當地產也)。反正是求一醉罷了,管它好不好喝,入口順不順,就算喝了中毒也不外一死,何怕之有?活著要面對的重重問題,真的生不如死。於是,土酒銷量突飛猛進,也不必搞什麽宣傳活動,找什麽美女拍半裸(或全裸)照片,掛在咖啡店裏引人入勝,客官看得兩眼發直,口水直流,口乾了自然就要喝。。。酒。(對不起,我張冠李戴,寫了馬來西亞的場景;韓國的情形是否如此,則不可知)土酒釀造商真的福星高照。

同一篇報道也說,爲了怕多生孩子,避孕套的銷量也直綫上升。個人認爲這個理由並未蓋全,怕多生孩子是結果,而主要的原因是爲了少花錢,所以少出門少應酬。留在家的時間長了,與年輕貌美(或曾經年輕貌美)的愛妻,免不了床頭打架床尾和,生孩子的機率就高了,如果不用避孕套,一年來一個,負擔就倍重,更難扛得起來。

這兩個例子,都有點時勢造英雄。幫人修改衣服不足爲奇,臺灣還有人幫人改鞋子,長統鞋改短統,尖頭改圓頭,無跟改高跟;這樣有創意的突破,在經濟下調時,應該會生意不錯。也許上列的幾則報道,可以給生意人一點想象的綫索和空間。

2009年1月9日 星期五

“海角七號”看罷

去年年底在臺北時,每遇到熟人,閑聊不到幾句,就被問到看了海角七號沒有,可見這部片子在臺灣的號召力,十分強勁。

回來之後,病了一場,而我們都不是愛看電影的人,所以也就給忘了。最近這部片在馬上映,賣座的情形如何,不得而知。倒是報章上的廣告提醒了這件事。幾天前,我買了一張DVD,縂算把這部“名片”看了一遍。

首先,我必須説明,我不是什麽影評人,也不常看電影,對電影的好與不好,只凴自覺的喜好,以及影片在我内心產生的共鳴程度而定。在臺灣,我聼到什麽這部片子有族權、本土的色彩;中國大陸又說片子太強烈表達臺灣和日本的“友好”關係。這真是匪夷所思。這些人的腦袋恐怕都灌滿了漿糊。

這部電影,分明是部愛情故事片。 不,應該是部講述兩個相隔60年以上的愛情故事影片--一個是沒有結果的,而另一個卻是受到第一個故事的感動,開花結果。兩個故事都發展成日、台異國戀情,前面的男主角是日本人,二次大戰戰敗離開臺灣,卻念念不忘在臺灣的情人,寫了七封沒有寄出的情書,表達自己的愛。後來男婚女嫁,生兒育女。男主角死後,孫女偶然在遺物中發現了這七封信大受感動,把它們及一張伊人照片放進盒子,寄往臺灣,地址是恆春海角七號。

一個潦倒的男歌手,離開臺北回到恆春,當了個“吃”郵件的郵差,把這個無法投遞的郵包,連同其他郵件,弄在家裏。一天無聊之極,就把這個郵包打開來,揭開了這段隱藏了近60年愛情故事。這時,當地的一家觀光飯店要辦一個宣傳晚會,打算從臺北找一個樂團,加上來自日本的名歌手助陣。當地的“代表”極力反對從臺北請樂團來,堅持本地有夠水準的音樂人才,可以組成樂團。結果由這名變郵差的潦倒歌手和其他幾個當地業餘人士組成了雜牌軍一團。日本方面還派了一名女助理來配合。雜牌軍排練不順,女助理和潦倒歌手大眼瞪小眼,看對方很不順眼。女助理還收拾行囊要囘日本。就在她要離開的當兒,卻被邀參加一個婚宴。席間,她和他隔桌對看瞪眼,女的喝多了,帶醉走到男的住處,一面罵他為什麽對她厭惡,一面用鞋跟把幾扇窗打破,而且醉倒在門口地上。男的回來,將女的扶上樓。酒醒後,她也看到了那七封信。兩人前嫌盡息,發生了關係。而在演出的晚上,女的終於決定留下來,不囘日本。這七封信,也偶然的從觀光飯店的一名清潔工口中,送達年已七、八十嵗的老太太手中。

我是凴記憶寫下這個劇情。全然不知臺灣歷史的人看了本片,一定說是愛情片。不管怎麽看,這還是一則愛情故事。,如果說有那麽一點本土意識,就只有那位代表的堅持要用本地樂團。沒有看過此片的人,也許不知道,那名潦倒的男歌手就是代表的兒子。他的堅持是爲了本土還是為了兒子,就不得而知了。

異國鴛鴦,到處皆是。如果甲囯有人和乙囯聯婚,就表示兩國關係密切,那是普天下的大笑話。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果真能如此加強,天下太平可望矣。

這部片的娛樂性還不錯,演員也相當盡責。(我的第一篇影評完成了,哈哈)

2009年1月5日 星期一

禮物

聖誕節和陽曆新年剛過,農曆新年已經快到了。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每一個族群有自己的佳節,所以一年當中佳節不斷,慶典此起彼落,熱鬧得很。過節送禮是司空見慣,也因爲多元種族多種信仰的關係,對禮物的選擇格外小心,以免犯了他族的禁忌。不過,聰明的商人,禮品店或超市都會為客戶打點妥當,萬無一失。

退休以來,商業夥伴、來往客戶的禮尚往來已經絕無僅有,不必費心。倒是親朋好友之間互贈禮物,還得隨俗。一到年終,送禮收禮這些繁瑣事,就擺在眼前。我們不愛逛街購物,選禮物成了一件天大的事,而且是提不起勁來做的事。

我們有一對住在洛杉磯的夫婦朋友,他們也常為禮物的事發愁。他們的朋友們十分熱情,總是找機會給他們送禮。而且還要到他們家去看看,短缺了什麽用品之類的,等到下次過節給他們送上。起先,他們只好隨俗還禮,家裏慢慢的堆積了一些沒有用或根本用不着的“廢物”。於是他們就聲明不還禮,送禮的人是少了,但不領情的人還有。他們只好對這些熱情的朋友說,我要的東西,我家裏都有,我家裏沒有的東西,是我用不着的或不要的,請你們不要送來。當然,不識相的人還是有!

記得很多年前,送電器用品作爲結婚賀禮頂流行的。有些新婚夫婦,發現自己收到的禮物中,有好幾個電飯鍋,好幾個果汁機、或其他小家電; 也有些設計難看的飾物,真叫人啼笑皆非。現在大部分人都用禮金,除了省事(選禮物),也好讓受禮人按自己的心意運用。

在這裡,我還不曾看到有人利用互聯網購/售物網站,列出自己希望得到的禮品,受禮人把這些網站通知親戚朋友,讓他們上網,從禮物清單中點選自己要送或合送的禮,某一禮物一旦被選,就會從清單中除去。這種做法,十分方便,受禮人也不會收到相同的禮物,除非他希望如此。

2009年1月4日 星期日

又開學了

2009年新學期明天就要開學了。開學前,父母親們的心情都很複雜。一面為小朋友選校服、書包、文具忙得昏頭轉向;另一方面,如果家裏有上一年級的小朋友,父母還得擔心第一天上學的表現而弄得寢食難安。

現代的小朋友,大都在四五嵗時就上幼稚園,有的甚至在三嵗就上了幼兒園;在這種情況下混到上小學也整整三個年頭,應該練成天不怕,地不怕的“老油條”,上學第一天算得了什麽大挑戰,應該可以談笑閒輕騎過關。事實並不盡然,小朋友第一天踏進一年級教室,只見人頭洶湧,大頭小頭不下百人,好不嚇人。幼稚園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老師的笑容也沒有幼稚園老師那般和藹可親,小朋友的心不禁一沉,擔心往後的日子會不會好玩?有些小朋友硬著頭皮,準備接受挑戰;有的小心翼翼,請觀其變; 更有些氣餒呆坐,不知所措,聼天由命。父母看在眼裏,看見子女的臨場表現,心裏的滋味,恐怕是冷暖自知了。

那些沒有上過幼稚園的小朋友,反應表現出來的變化可能更大。沒有見過這種開學場面的小朋友,也許感到十分好奇,覺得很好玩,一點壓力也沒有;有的見到那麽多的人,驚惶失措;還有的因此放聲大哭,這類小朋友感到的壓力就大了。

每年都有很多的小朋友入學,他們當中,有多少能成爲國家棟樑,誰也説不上來。真的只有“天曉得”了。